物流装备“租赁”待增量 “共享”需加强
2015-03-27 11:12:41
980
0
现代物流报 烨函
“共享”意识弱
余芸付认为,使绿色装备火起来,需要各方联合,共同合作。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的用户和上下游企业还没有达成关于绿色环保、共享等一些关键意识上的理解和共识。
首先,人们对于物流装备的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核心理念缺乏理解。绿色物流装备不仅表现在单个设备的性能方面,还要看其是否能够被循环利用。所有使用一次就扔掉的物流装备不能称之为绿色装备,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能够重复使用的装备才能达到共用,最终才能达到共享,和谐的生态圈才能够建立起来。
同时,绿色物流装备必须达到可折叠。如叉车也是可以折叠的装备,将使用完毕的叉车收好货叉,整齐存放起来,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再次使用以及更好地参与更多的流通工作。车辆、无人机、AGV、自动导向车、输送线、分拣机等,这些装备用户在通常意义上理解为不动产,实际它们完全都可折叠、可流通,这些看似的不动产,不等于它“动”的意义不存在。
如何使这些理念和作法得到广泛认可,既是一种模式上的创新,也是一种思想上的变革。那么,问题来了:僵局如何打破,怎样才能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建立一整套循环顺畅的物流体系,实现物流装备资源共享,继而推动绿色物流事业大发展?
余芸付仍然要推广并使大家认可“让托盘动起来,让所有的物流装备动起来”的这一理念。他认为,在这样的理念下形成的循环共用模式,就能够使所有的装备都串联起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使物流资源没有闲置和浪费,装备的利用率得以提高。余芸付说,合作方面,装备厂商可以提供装备,子伟公司可以提供运营,这好比“微信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合作对于双方都是双赢的。
由此看来,建立托盘循环共用体系,打造一整套绿色物流体系,不只是使绿色装备产品销售火起来,还要形成供应链上下游和谐共赢的协作机制,使各环节都要达成关于绿色物流以及循环共用、租赁、共享的共识,以使包装、存储、配送都遵循一体化操作规范,使整体物流成本降低,推进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除子伟托盘外,招商路凯、集保、林德叉车以及音飞货架等品牌服务商,也一路推动这一事业向前发展。2014年,商务部牵头制定方案,并联合了各相关托盘共用服务商和商家,力推托盘循环共用体系,以期从根本上降低流通成本。相信这样的常抓共建,能使托盘循环共用模式得以加速推进,从而带动相关物流装备走上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