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绿色物流,循环共用、租赁共享等模式是热议的话题。多年来,我国着力建立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并不断取得进展。《现代物流报·装备与技术》专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国物流标准化、一体化等问题成为托盘共用体系建立的“拦路虎”,更重要的是,在各领域节点企业没有形成绿色循环体系的共识,各环节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而其他装备的租赁、共享等模式的尝试则进展缓慢。破解这些难题,或可先从基础性、极具代表性的装备——托盘谈起。
“租赁”占比小
我国物流装备市场目前仍以销售为主。上海子伟托盘流通公司(以下简称“子伟托盘”)董事长余芸付强调,在国外,比如美国和日本,物流装备租赁的市场保有量占60%以上,我国却还不到1%。相对而言,中国物流装备租赁的市场空间较大,但我国租赁模式未能火爆起来,原因就是托盘租赁没有火起来。
“让托盘动起来”很难吗?发达国家能够实现托盘的循环共用,相信中国也可以实现。租赁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提升物流效率、节约资源的方案。我国绿色装备业的发展在模式上,需要这样的创新。不过,推广租赁有一些难点,主要是托盘标准缺失。由于很多托盘尺寸不一、标准不一,不能循环共用,也就不能顺畅地流通起来。余芸付认为,这些都只是客观原因,使托盘循环不起来的主观原因则是没有更多人投身于这项事业——如果装备厂商、服务商和用户都参与到建设循环共用体系中来,这些问题将被一一化解。
据介绍,在推广托盘循环共用体系过程中,很多用户只知道集保、路凯这样的外资品牌在从事托盘租赁业务,实际上子伟托盘也早已在七年前就投身其中,现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子伟托盘推广托盘循环共用体系的目的不但是让托盘“动”起来,提供租赁服务,还要将购买和租赁的叉车提供给用户使用,甚至可以将叉车赠送给用户使用,进而推动叉车、输送线、堆垛机等都跟随托盘一起“动”起来。
租赁模式使用户企业减少了物流装备投入,减少了人员、物资管理等一系列成本,也就节约了资源。“让托盘动起来”,推动所有的物流装备“动”起来,这样的思维和模式看上去不可思议,却透视出子伟托盘掌门人余芸付的长远眼光。他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装备与技术》专刊采访时,向记者公开算了一笔账。假如用户租下子伟公司一万块托盘,每天在每块托盘上增加一毛钱的投入,将使子伟公司增加上千元收入,租赁的量越大公司的盈利空间越大,也就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免费提供叉车便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