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定一:传统产业升级及物流的反思
2014-10-15 10:19:00
947
0
第一物流网 易流



  第一就是刚刚去世的科斯,美国经济学家,他的理论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正是因为有了交易成本,企业该有多大规模才有根据,因为企业规模越大,管理成本越大,管理成本超过交易成本的时候就不合算了,所以企业的边界是由交易成本决定的。当然企业的边界就是分工的细化程度,所以交易成本就是决定分工的。

  第二个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进一步分析了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是信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交易困难,成本不清或者责任不清,引起交易成本里面的信息是一个关键。再到后面的发展,有中国的经济学家杨小凯,差一点获得诺贝尔奖,他的著名结论就是社会分工多细,是由社会平均交易成本决定的。也就是说,只要交易成本下降,分工一定会无穷细化下去,所以整个交易成本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过程。到了六七十年代有一个著名事件就是模块化,这个观点是由日本的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提出来的,他提出模块化是产业化的本质,所以为什么有的产品能够产业,有的产品不行,就是因为这种产品可以模块化,能够分工,能够把产业链拉长。

  这几件事情,或者经济学上的几个重要的观点,都是对于分工理论做了非常清晰的解释,是有重大贡献的,使得我们知道分工也一直在发展。

  分工的实践没有停滞,理论上虽然有所忽视,但是实践上一直在发展。对于物流来讲最关心的几件事情,首先是工业流水线,开创了所有流程怎么分工,把它分成标准,处理好中间的接口,复杂的流程可以变成简单的组合,这就是一个变成后来所有流程类的管理必须遵循的一个原理,物流也是这样。我们今天的物流流程一定会被分割成为标准化模块的组合。第二,集装箱开创了需求也是可以分的,可以标准化的,由于我们的需求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但是只要是集装化就可以无差别的在一起分割,这就是我们物流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当然计算机和汽车产业的模块化,就是刚才我们讲到的日本的青木昌彦所讲的,模块化开创了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这两个产业的飞快发展,跟它的模块化以及模块之间的接口的标准化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基本上从实践上就摸索出来一套跟分工理论相应的实践之路。

  所以我们的物流的分合之道,或者我们如何来就分工合作的规律,大概也就是几件事:第一,就是我们服务流程一定要模块化,只有模块化,你才能够把一些模块外包出去,降低成本,扩大设备的合作,形成相应的产业,也就是模块化是产业的基础。第二,物流的需求要力求单元化、集装化,虽然我们有了集装箱,有了托盘但是在绝大多数领域里头没有自己的集装的解决方法,如果我们不寻求这样的解决方案,这样的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所以模块化、单元化始终是物流发展的制胜之道,一个根本方法。所有的分,难点、关键点在于接口,因为接口是兼顾分合的调整,又要分割,又要和关键点接口。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有分,但是接口不一样,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属性都不太相同,所以我们一定要关心接口的标准,接口的标准是所有物流中分割之道的关键。这个标准应该含有两条:一条是关心这个接口所带来的效益,第二是关心这个接口所带来的责任不清。把这两件事情处理好了,我们就可以分合自如。

  讲到这我想讲讲一般的方法。我们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的物质千变万化,但是到分子就有限了,到原子更有限了,再到基本粒子更少,所以我们实际在寻求物流中的底层架构是什么,它不变的思想方法是什么,它的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结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基本方法。

点赞
收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