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法重惩方可根治医药流通贿赂乱象
2017-11-27 15:33:48
1308
0
现代物流报 特约评论员 李宏
  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流通是物流领域的重要和特殊的组成部分。然而,据媒体报道,2017年上半年,是历年来医药医疗类企业商业贿赂问题最多、IPO被否概率最高的半年,出现了大健康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中的不和谐音符。由于大健康产业与每位百姓密切相关,直至今日,医药行业贿赂乱象一直被各界公众所诟病。

  新京报记者梳理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信息发现,2017年1月1日至7月11日,248件医疗行业贿赂案起诉书中,行贿方多为药企,受贿方有200余人在医院供职。粗略统计,起诉书中公布了具体职位的受贿人中,院长、书记有67人,是受贿最多的职位,其后依次为检验科、药剂科、骨科和医疗器械科、信息科等科室。


  实际上,国家对于医药贿赂行为的整治,始终在不断加强。早于2013年12月27日,国家卫计委就印发了《关于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规定》,明确我国将正式建立医药购销商业贿赂黑名单,严惩有不良记录的制药企业和医护人员,惩罚措施严格到上榜企业或被剥夺产品销售资格。今年3月21日,李克强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强化监管力度,整治医疗卫生领域的不良风气。

  为何在国家重锤打击之下,医药行业仍成为行贿案件的高发区?

  众所周知,医药和医疗器械作为特殊商品,全产业链暴利惊人,成为众多企业追逐的目标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一定的同质化竞争,使竞争更加惨烈,导致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一些无良企业不惜置法规条例于不顾,唯利是图大肆商业贿赂铤而走险,使医药医疗行业成为商业贿赂的重灾区。

  医药医疗类企业商业贿赂问题频发,危害广泛而深重。这种乱象,不仅违反了多项国家法规和条例,严重破坏了医药领域的市场秩序,造成了同业间的不正当竞争,制约了优秀医药企业IPO上市发展的进程,挑战着医疗行业全产业链的职业道德底线,而且亵渎了白衣天使的公众形象,增加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破坏了国家诚信体系的建设,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百姓的幸福感,甚而影响了执政党的公信力,与党的十九大精神背道而驰。

  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多管齐下,严法重惩,方可根治医药行业的商业贿赂乱象。

  一是多管齐下,对医药行业商业贿赂者严法重惩。

  要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规,严法重惩商业贿赂者。同时,应加速制定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为有效打击商业贿赂提供严密的法律依据。同时,各地应建立和运行好根治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二是医药医疗企业要摒弃商业贿赂,从提高核心竞争力上增效益。

  医药企业乃至整个医药行业,要建立反商业贿赂制度加强自律,通过增强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通过“潜规则”来获得市场,提高其市场地位,在获得客户的方式和能力上更加有效且强大,增加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否则,别说企业很难IPO成功了,能否生存都很难说了。

  三是医院从业者要对得起“白衣天使”的神圣天职。

  医院管理层更应把建章立制杜绝受贿作为主责。医务工作者要不忘初心为病患服务,而不该跌入贪图不义之财的罪恶深渊。

本文同期刊载于11月27日《现代物流报》第1版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