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们已进入了“刷脸时代”:i-Phone X应用了脸部识别功能;杭州一家肯德基餐厅几天前宣布可以刷脸支付;继年初首台“刷脸取款”ATM在浙江分行成功试点上线后,农行目前已有16家分行完成470台ATM“刷脸取款”上线工作……近两年,“刷脸”应用呈爆发式增长。然而,不少人也对这项技术的安全性表示质疑:会不会更多信息被泄露?会不会发生盗“脸”取款?整容后“以假乱真”盗取怎么办?而笔者认为,“刷脸时代”的关键,是要筑牢安全保障。
如今,“看脸时代”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6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51亿元左右。这也就意味着真正的“刷脸时代”即将到来。提供手机号便能在商场、餐厅刷脸支付;不用带银行卡、信用卡就可以在银行刷脸取款;将手机对准脸部就能为手机解锁。在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各种应用将会成为一种新常态的今天,人们通过这种新的物流方式,将更深刻地享受到科技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便捷。
但我们也应看到,在人脸识别系统得到广泛推广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安全隐患。以刷脸支付为例,不少网友担心自己睡着后被家人或朋友进行刷脸支付,醒来后账户成赤字。而类似的尴尬在人脸识别向纵深推广的过程中,可能会越来越普遍。
当然,人脸识别技术作为新事物在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各种问题,我们切不可因新事物不完善而“一刀切”地否认和扼杀,那样无异于“因噎废食”。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从根本上筑牢安全保障。
比如,在用户享受刷脸取款、刷脸支付功能之前,需要进行人脸的采集。而这些被采集的人脸信息,该保存在哪里?由谁维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原有被采集的人脸信息,与现有用户面部不相符,是否会导致人脸识别功能失效?如果失效,多长时间需要重新进行人脸采集?双胞胎或者长相类似的人等等,是不是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对方卡里的钱取走?人脸被采集之后,会不会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进行“盗脸”取款、支付?假如被盗刷,责任由谁承担?如何找到盗刷者?
凡此种种,有待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需要建立健全人脸识别技术使用的统一标准,帮助技术开发者尽快解决人脸识别技术中的难点疑点,以筑牢切实有效的安全保障。
同时,应在全社会加强金融安全知识的普及。既要让公众熟知和掌握现代化的金融智能设备;又应深入普及居民防骗知识,保证金融财产安全,从而既能让公众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设施服务,又能万无一失地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否则,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很难推广和持久。
本文同期刊载于9月25日《现代物流报·钢铁物流》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