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护航的重卡市场 前路可期
2015-11-17 13:31:22
793
0
第一物流网 吴 斯
  1960年,黄河卡车的下线结束了我国没有重型卡车的历史,而它就诞生在中国重汽。

  经历55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国重汽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又有着怎样的新目标呢?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甩挂运输峰会上,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执行董事、副总裁刘培民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刘培民

  从工程车到公路车:一次华丽的转型

  曾几何时中国重汽“称霸”工程车市场多年,然而随着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工程车市场需求急剧下滑,中国重汽首当其冲受到巨大打击--工程车销量降幅达到60%-70%。但分析行业数据,我们仍然发现:重汽整体产销量降幅远低于行业,这究竟是为什么?

  其实,“谋变”很早就被提到重汽的发展战略中。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曼技术”,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引进曼整车制造技术,如今中国重汽在市场上在的主流重卡车型几乎都有曼元素渗透其中,曼技术在推进中国重汽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为中国重汽集聚了越来越多的人气。

  据刘培民介绍,从工程车到牵引车,中国重汽成功完成了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品销量降幅的扩大。

  国际国内 “同日而语”

  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中国重汽也不敢丝毫怠慢,已经连续十一年出口量居行业首位的中国重汽又是如何做到“内外兼修”的呢?

  “关键在于要改变原有的观念和经营方式。”刘培民告诉记者,中国重汽看待海外销售,已经不再是以往“单一的出口贸易”,已经转变为国外与国内市场同步进行--国外市场也要设立办事处、开发经销商、发展服务机构、建立配件中心,“让用户就近享受服务。”

  加之重汽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多年的口碑积累,使中国重汽即使在今年国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1-10月的出口销量依然实现了20%的增长。

  有了以上这些元素,尽管在商用车--尤其是重卡行业举步维艰的2015年,重汽人走过的路虽称不上“顺风顺水”,倒也走得扎实、平稳。2015年即将过去,对未来中国重汽又要如何应对呢?

  巅峰时代已过 是时候潜心务实了

  此前有业内人士指出属于中国重卡的巅峰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市场发展将逐步趋缓,而面对这样“平淡”的未来,重汽人热忱的心却丝毫未见冷却。

  刘培民在和记者的交流中也谈及到了“趋缓”这一点,他告诉记者:“是时候潜下心来做一些事了。”而重汽要做的事就是“创新”,而这包括产品和服务等多方面的创新:

  产品方面,重汽将继续以曼技术为基础,将发展重点放在与物流运输市场息息相关的公路用车方面,为细分市场定制打造产品符合用户要求和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

  金融产品方面,今年九月山东豪沃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也是国内首家以商用车为重要经营对象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中国重汽将以此为起点为用户提供更为完善的汽车金融服务;

  服务方面,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售后服务并以“保险”形式与用户签订维修保养契约,由中国重汽专属服务站和配件中心为用户提供维修保养服务;此外,还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对用户的服务改变现有厂家与用户隔离的模式,与用户实现“互联互通”。

  第二届中国甩挂运输峰会现场展出的中国重汽HOWO T7H牵引车

  依托曼技术 着眼甩挂运输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飞速发展,公路运输市场也在迅速崛起,“甩挂”以其高效、低成本的优势目前在欧美公路运输市场已经占取了绝大部分市场。近年来在政府以及物流企业的努力下甩挂在我国也逐渐兴起。作为新兴的运输方式,甩挂对车辆本身的耐力、动力性能、经济性以及安全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中国重汽也十分重视这一部分市场。刘培民告诉记者,中国重汽所引进的曼技术原车型本身就适用于甩挂运输,重汽由此推出的“代替进口卡车”的汕德卡以及豪沃T系列牵引车等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都可以满足甩挂运输需求。

  刘培民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如果面对新形势依然按部就班延续老路是无法在经营中取胜的,消极等待更不可取。市场形势不乐观的2015年即将过去,中国重汽在这一年中经历过挑战,也在艰难探索中不断前行,未来的市场或许依然不乐观,但以用户需求为发展方向的目标不变,当重卡行业领军人物的信念不会变。而纵观整个市场,若真的可以坚定信念,以理想为指路明灯,曙光还会远吗?
点赞
收藏
吴 斯
共发表305篇作品
最近内容
下一篇
2015-11-17 1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