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4月17日讯(微信:cn156news 记者 吴斯 )
近日,一则“抵制低运价、抵制外省车”的号召在卡车司机的朋友圈中正转发得火热,有一些地方已经组织了抵制行动,更有甚者打砸外省货车。如此做法就能解决运价过低的问题吗?运价又为何迟迟不能上涨?
抵制了外省车,能根本解决问题么?
在讨论这类事件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运价低”。
一面车多,一面货少
1、活难干,挡不住买车热
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载货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389万。
而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以重卡市场为代表,新GB1589实施后的市场产销爆发期仍在持续。一些厂家一季度订单甚至比上年同期增长180%。
一方面整日吐槽“活难干”,另一方面却买到市场“供不应求”,这两种情况很是矛盾。然而,简单了解一下如今的货车采买过程我们似乎是能找到一些原因的。
贷款买车“0首付”。“活难干”自然没有多余的资本用于采购新车。那么如何让司机和车队用有限的资金买到足够的用车,从而让车更容易销售,就成了经销商、车企最积极解决的问题,而大家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利用金融手段。
“贷款买车”如今在货车行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用户只需支付20%、30%--甚至“0首付”就可以将车纳入名下,而且这类贷款金融服务十分周到,用户只要签下订单,一般4S店可以实现一手包办。
由于不必考虑短期内的经济压力,类似金融服务的诞生令买车变得更容易。这也成了货车市场销量节节上涨的原因之一。
2、新常态,实体经济也疲软
让公路运输发展形成火热现象的一大“功臣”,非电商快递莫属。但事实是,公路运输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是实体经济。
一则,工厂减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趋于平缓,许多厂家出现减产情况。
记者在天津港走访时就了解到,危化品运输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运输板块,但是受经济发展影响,近年来上游化工企业出现不同程度减产,直接导致一些车队面临无货可运的尴尬局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辆车赔十几万是常事。”更有甚者直接选择了退市。
再者,工厂迁址。为尽可能降低城市污染,目前一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有意将工业制造企业转移。
广东顺德白色家电制造业发展一直比较好,依托这些厂家也发展出了不少货运车队,然而一方面是厂家出现减产,一方面则是厂家面临迁厂。这就导致部分此前为厂家运输的车队,基于运费、路线等因素不得不放弃该项业务的局面。
谁,搅混了运价这潭水
1、为生存,价再低也要干
有货运司机告诉记者,有中间人发出货源消息,1000公里左右的路程出价1200元,无论是算运费还是算油费,这样的价格都绝对不合理,但即使再低也还会有人接。
市场的竞争压力大,车越来越多,货却越来越少,一些个体经营的司机宁可赔钱也不空跑,运价再低也要干,货主们自然希望运价越低越好。由此,运价如同走起了下山路一样,一降再降。
卡友朋友圈流传的抵制现场图片
2、不靠谱,治超力度难统一
在新GB1589法规实施之初,有人叫苦有人拍手,无论大家的观点如何,出发点都是因为新GB1589法规被称为“史上最严治超法规”。然而,治超新政实施半年有余,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不少司机向记者反映:“严的地方真严,松的地方执法者‘睁只眼闭只眼’,或是一个‘红包’就都搞定。”地区执法力度不统一、标准不统一,助长了违法者的气焰,也让遵纪守法者苦不堪言。
“在河北一些地方,仍旧有车拉60吨,我们按照规定拉30吨,人家可能收200块运费还有得赚,我们收到300块还是赔钱的买卖,怎么跟人家竞争啊。”一位经营危化品物流车队的企业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
3、被质疑,车货平台成推手
除了上述原因,记者在走访中还听到这样一种观点:“运价降低和车货匹配平台有关。”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车货平台遭谁排斥?车货匹配平台的服务对象是货主和司机,车货匹配平台的运营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货主与司机直接建立联系,“去中间化”是他们最大的目标,但是中间环节真那么好去除吗?
货主一般指上游生产企业、有外包需求的物流公司等。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物流公司,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早已建立了完善的物流运输体系,有着自身固定的车队和货源,车货平台想将这部分群体拉入平台并非易事。
此外,车货平台这种试图拉拢用户的方法还会受到物流公司与园区物流信息服务部门--也就是所谓的“中间环节”的双重抵制。
车货匹配平台最初扎推上线,如今却被质疑为运价下跌的“推手”
车货平台受谁欢迎?那么问题来了,这类平台到底最受谁欢迎?
答案是:返程空车。
跑运输最怕空返,车货平台恰好能够及时提供这类货源信息,一些司机师傅为避免空返,便不再考虑运费问题。而这一举动将直接造成货源当地的货被外省车低价运出,本省车既失去了货源,还要承受这之后运价的节节下滑。
这也是为什么有声音提出要抵制货运平台。
低运价令市场畸形化
记者发现,运价过低除了减少了司机的收入,还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市场的向好发展。
1、几十万的冷藏车用来拉地砖
货源少、运价低不仅让普货司机日子难过,一些冷藏车司机也在钻研新出路。有司机告诉记者,在冷链运输淡季,一些冷藏车司机会接一些快递运单,更有甚者会用冷藏车运输地板砖和汽车配件。
而且在每年“双十一”期间,快递包裹数量激增,一些物流公司会广招车辆,冷藏车司机们也会选择在那段时间去运输快递包裹。
记者闻此消息先是觉得哭笑不得,随后便只觉沉重。一辆冷藏车整备成本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却为了求生存选择拉地板砖,这既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出了市场的极度混乱。
司机师傅们都有苦衷,还请大家互相多些理解
2、打砸兄弟的车,如此抵制要不得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回到文章开头的司机们“抵制低运价、抵制外省车”的现象。
以上我们已经找到了多年来运价只减不增的部分原因,我们非常理解司机师傅们的苦衷,但是采取抵制行为,甚至对外省车辆大打出手的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
大家都是同行,各有各的难处,我们需要多些理解与包容。作为社会公民,我们需要时刻遵守法律,谁都无权私自去处置任何人、制裁任何人。
行业矛盾激化到如今这步田地,责任在谁尚未明晰。记者在此不得不再次呼吁执法人员按标准治超,该处罚的绝不放过,该放行的绝不错罚,在其位司其职,不谋私利。
另一方面,也请司机师傅们理性对待这一问题,盲目抵制、打砸车辆都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此外,货运市场是互通的,完全没有必要区分“本地车”与“外地车”,冤冤相报何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