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五年规划出炉,供应链金融被划支撑重点
2022-01-27 14:39:17
877
0
掌链 雨亦

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第一份五年计划正式“出炉”,《规划》聚焦制约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突出瓶颈和堵点问题,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规划》围绕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增强交通运输流通承载能力、加强现代金融服务流通功能、推进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等6大领域部署。提出“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的现代流通发展框架。“一市场”即“加快形成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两体系”即“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三支撑”即“强化交通运输、金融、信用支撑”。

微信图片_20220127164121.jpg

《规划》在“三支撑”之一的金融方面,明确提出了“加强现代金融服务流通功能”板块,并将“供应链金融”作为独立一节进行部署。

《规划》提出,要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强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规划》提出三点:

①统一供应链金融数据采集和使用的相关标准、流程,确保数据流转安全合规,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为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场景化及风控模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②加强供应链票据平台系统功能建设,加大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加快与政府采购系统等对接,为金融机构应收账款融资提供多维信息支撑。

③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推进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数字化和要素标准化建设,强化与“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联动,提高登记公示办理效率。

点读:

1,基建很必要:当前,供应链金融之所以得以大发展,在于数字化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使得能够进行数据穿透和风险透明化管控,但我国现代流通相关金融服务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充分、不平衡,这需要强化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新型基础设施。

2,平台是关键:数字化平台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新基建,构建功能完善,标准互联、数据共享的供应链票据平台是推进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基础支撑。

3,标准是前提: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推进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数字化和要素标准化建设,利于动产融资方面的数据标准化发展。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约60%以上的资产为应收账款和存货,但金融机构担保贷款中,动产担保融资不足40%。一直以来,我国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机构相对分散,登记查询效率较低,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动产融资的发展。加快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等措施,将很大程度提升动产和权利担保融资的透明度和确定性,降低信贷机构的放贷成本,推动中小企业快速、高效利用动产获得融资。

二、健全供应链金融运行机制

    在“健全供应链金融运行机制”方面,《规划》提出如下四点:

①优化供应链金融监管机制,探索对供应链金融实施差异化监管。研究制定供应链金融行业规范,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建设和统计口径统一。

②运用科技手段建立完善数字化风控体系,强化交易真实性审核和全流程监控,防范虚增虚构应收账款、存货及重复抵质押行为。

③推动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动产资源权属“应确尽确”,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提供便利。

④鼓励金融机构、核心企业、第三方机构加强信息协同和共享合作,提高信息透明度和金融服务效率。

点读:

1,强监管很必要。近年来,供应链金融领域问题频频被曝出,2021年,房地产领域的恒大、绿地、华夏幸福等巨头,大量的商票无法兑现,债务纷纷延期,连带着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网络货运平台虚开发票问题、部分企业虚构贸易业务,做伪供应链金融等引发热议。健全供应链金融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2,多措并举规范。规范供应链监管、完善风控体系、推动动产资源权属“应确尽确”、鼓励各方信息协调和共享合作。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减少中小企业因为信用缺失、固定资产等担保抵押物少、财务信息不透明等融资难的问题,。

三、丰富供应链金融产品

在“丰富供应链金融产品”方面,《规划》提出如下四点:

①鼓励核心企业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进行确权,支持金融机构与平台对接,规范发展供应链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提高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②引入债券市场资金,鼓励中小企业通过标准化票据融资,支持核心企业发债融资。

③支持核心企业签发供应链票据,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便利的供应链票据贴现融资,丰富营业中断险、仓单财产险等多种保险服务供给。

④建立核心企业票据融资信息共享制度,加强应收账款尽职调查、信息披露和风险防范,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产品。

点读:

1、丰富中小企业服务产品:从产业链来看,供应链金融构建起了一个可以涵盖中小企业,具有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性质的综合生态体系,是实现普惠金融最有效实现路径之一。各大金融机构近年来持续发力,基于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贸易关系,对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从多维度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如:中信银行从企业商业模式和交易链条视角出发,推出“信e融”“信e链”“信商票”“信保理”“信电商”等产品。建行创新推出了e信通、e医通、e政通、供应链资产证券化等一系列供应链金融产品,缓解了产业链企业的资金困扰。

2、推进多元服务产品体系:《规划》也鼓励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基于对风险的控制、管理和预测,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形成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多种服务或产品的组合,才能够真正的覆盖广大的长尾市场。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参与主体除核心企业、传统金融机构外,更应该引入证券、信托、保险、保理等各类企业的产品。《规划》鼓励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核心企业发债融资以及金融机构提供票据贴现、保险等多种服务供给,是为了探索协同多种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带来更有针对性、更垂直、更精准的服务体系。

(记者:雨亦)

 底图.jpg


点赞
收藏
雨亦
共发表37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