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的名义扼杀新疆供应链,拜登政府在丝绸之路上挖坑
2021-12-28 20:08:16
1472
0
掌链 焉至

1.jpg

当地时间12月23日,美国总统约拜登将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下称“法案”)签署成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给予严肃回应:“美方行径完全违背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只会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扰乱国际贸易秩序,损害美自身利益和国家信誉,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项在参众两院接近全票通过的“法案”称,企业必须主动证明其工厂及其供应商没有使用奴役或胁迫手段,强迫维吾尔族工人劳动,相关产品和原材料方可进入美国。

此前,美方已施行签证限制、金融制裁、出口管制、暂缓释放令和进口限制等手段,以及召集其盟友和合作伙伴采取联合行动,发表“新疆供应链商业咨询公告”,试图打压中国全球供应链。此次“法案”通过,是遏制中国的制度化。

2.jpg

12月25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中国纺织全产业链12家行业协会发布共同声明,谴责美方此举“本质上是一种严重侵犯新疆基本人权、干扰和破坏国际供应链、损害国际商界和消费者利益的霸凌行为。”

3.png

(来源:中纺联)

一、世界纺织服装供应链的波澜

(一)全球棉纺供应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新疆

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作为中国最大的产棉区,新疆地区棉花产量年产量在500万吨左右,占到国内80%以上。新疆50%以上农民种植棉花,其中少数民族占70%以上。

棉花已成为新疆当地农民,特别是南疆和田、阿克苏、喀什、克州等维吾尔族聚居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植棉收入已占到农业总收入的80%以上。新疆棉纺织产能在1700万锭左右,纱线产量185万吨,解决当地就业近60万人。

新疆棉花种植和棉纺产业是全球纺织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新疆棉产量512.9万吨,约占全球棉花产量的20%。

新疆棉是全球业界公认的高品质天然纤维原料,较好满足了全球范围内对棉制纺织品服装的刚性消费需求,是中国乃至全球纺织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料供应保障。从2019年澳大利亚部分企业对新疆棉采购叫停后,棉花市场价格经2020年初短期下滑后,近两年持续飙升。

4.jpg

新疆棉流通的顺畅或阻滞,势必造成国际市价的震荡。掌链扼要梳理了新疆棉花事件的变化:

5.jpg

(二)服装鞋帽供应链首当其冲

1.上游采购:自行断链的品牌商

H&M中国称,目前在中国与超过350家生产厂商合作。当月,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停止发放“良好棉花许可证”,成为H&M“无法继续从新疆采购”的理由。而在半年之前的2020年9月,H&M已宣布和色纺纱制造商华孚时尚[002042]断绝合作关系。

广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知名运动品牌耐克(Nike)也是最早切断其新疆供应链的企业之一。2020年3月,耐克主动向澳大利亚政府示好,发布声明回应其战略政策研究所报告,称自己及合作供应商均“没有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购产品”。

阿迪达斯、Gap、ZARA、优衣库、英国玛莎百货、荷兰We Fashion等品牌,也随风而倒。

2.居中鼓噪的行业组织:良好棉花发展协会

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简称BCI),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伦敦设有代表处,会员涵盖从棉花种植者、纺织品制造商到零售商的整条全球供应链。

BCI是国际棉花界最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之一。据掌链查询,BCI现有全球棉花供应商及生产商会员企业共2111家,仅中国便有515家,占24.4%,服务于271家品牌及零售商会员。

从2020年BCI停发许可证开始,其会员企业因认证需要,纷纷声明退出新疆棉花供应链。关键在于,BCI掌握着关乎供应链前端的利益命脉——定价权。

6.jpg

西方宣传攻击新疆棉受供品牌,导致其只能在中外市场做选择题

3.下游市场:全民抵制下的萎缩

上述品牌商本无意争端,奈何权威认证机构和媒体大肆渲染,在供应链下游及终端,不得不表明“立场”,承受压力和损失。于是出现了上述诸如优衣库在中国持续经营惨淡的境况。

据奥纬咨询报告称,2020年有4000亿元人民币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服装市场蒸发。2021年,BCI官网悄然下架了“抵制新疆棉花”声明,原因不言自明:品牌商家怨声载道,企业还要吃中国这碗饭!

不过,BCI官网在介绍中国优质棉的产区时,只列出甘肃、河北、湖北和山东四省份,对80%的棉花原产地新疆,只字不提。

二、更高端的供应链,更深远的影响

(一)能源供应链——光伏太阳能产品

新疆的特色在农业,新疆的优势在储能。世界45%的多晶硅来自新疆,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关键材料。因为在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拜登政府一直较为敏感,如鲠在喉。

6月23日,美国商务部张贴“黑名单”,以惯用口吻限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4家在新疆设厂的企业:合盛硅业(工业硅供应商)、新疆大全新能源(硅料生产企业)、新疆东方希望有色金属(硅料生产企业)、新疆协鑫新能源材料(硅料生产企业)。

12月21日,美股上市公司新疆大全新能源宣布,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签署合作,将在未来鼠年,建设年产能20万吨的太阳能行业多晶硅项目、年产能2.1万吨的半导体行业多晶硅项目、年产能30万吨的金属硅项目和年产能20万吨的有机硅项目。

美国制裁迫使新疆太阳能供应链部分外迁的现象,已经发生。掌链预测,鉴于美国盟友对其长期的依附和效仿,由此将引发光伏行业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

7.jpg

全球多晶硅30%产能在新疆

(二)科技供应链——电子通讯硬件

2021年3月,因所谓“强迫劳动”,苹果公司(Apple)单方面宣布将中国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制造商欧菲光踢出供应链,直接导致后者市值蒸发300亿元人民币,大伤元气。

5月,苹果在中国大陆的家供应商连展科技、立讯精密、得润电子、鹏鼎控股、康舒科技、中南创发和东山精密,被硅谷媒体The Information宣称存在“强迫劳动”。

7家科技企业同时也是谷歌、三星、亚马逊、特斯拉、戴尔、宝马、思科、惠普等电子、互联网、汽车等领域全球头部品牌供应链上游企业。

据掌链查阅,至2021上半年为止,中国大陆共有34家上游企业,被苹果移出供应商序列。不过,倚赖中国制造良久的苹果,随即又补充了至少12家大陆元件生产加工企业,占其新增供应商1/3之多。

8.jpg

(来源:东方财富网)

三、美国主导制造业供应链全面“去中国化”,难免发生反噬作用

(一)“法案”出台前,美国商务部及行业组织已动作频频

2020年7月,美国商务部把11家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理由是“涉嫌使用穆斯林等少数民族受强迫劳动力”,其中包括几家纺织企业。

同月,全球超过250个人权与劳工团体发起“结束中国维吾尔地区强迫劳动联盟”运动,推动相关供应链移出新疆。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AAFA)、美国时尚产业协会(USFIA)和零售业领袖协会(RILA)等行业协会也共同发表声明,强调对所谓强迫劳动的零容忍立场。

(二)供应链与经济大势,导致美政府内部的预见性分歧

白宫新闻秘书珍·萨基代表总统拜登对外放话,政府将“与国会密切合作,实施这项法案,以确保全球供应链不存在强迫劳动”。
但美国政府官员也存在不同见解,主要担心有两个:
1.该法案的范围可能使美国监管机构不堪重负,并在通货膨胀加速达到近40年来的高点时,导致供应链出现更多的扰动。
2.鉴于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和制造组件方面的主导地位,积极禁止中国进口可能会使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受到威胁。

(三)对新疆“说不”,将同中国供应链渐行渐远

无论如何,中国仍是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商品供应国,中美供应链环环相扣。
“法案”签署之后,美国企业、对美贸易企业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是要调查并举证其产品在供应链任何环节,同新疆无关。而多数公司抱怨,对于直接供应商之外的企业,做这样的倒查工作,他们感到力不从心。

底图.jpg

点赞
收藏
焉至
共发表19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