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1月30日讯(微信:cn156news 记者 东野)
人常说“江湖险恶”,这话放在当下的货运行业也同样适用,常年在外独自奔波,司机们早已饱尝世间冷暖,而最令他们窝心的可能还是受骗。被黄牛骗、被信息部骗甚至被同行骗,每每想起这些经历就是一把辛酸泪。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几个代表性的受骗案例,前车之鉴还望大家日后多加小心。
案 例 一
给同行搭把手,差点落得血本无归
事件始末:小段来自河北,刚刚入行时在安徽接到一批到福建某地的货物,对方讲好货物运达后将支付小段4500元运费,小段没有多想便一路来到福建。
谁知,到目的地卸货后才发现,当初联系他的人并非真正货主,而是一名山东籍司机,他才是最初承接这批货物的人,只是因为途中车辆出现故障,才要找其他车来接替。
小段当下给这名山东司机打电话,谁知这位司机理直气壮地对小段说:“我是山东的,你是河北的,货是在安徽倒换的,你愿意报警就报警吧!”
小段无奈只得寻求警方帮助,民警告诉小段,4500元金额若想告诈骗有一定难度,可以告对方违约,但双方并未有明确合同条款表明违约赔偿事宜。
此外,小段还要回事发地安徽提起诉讼,同时还要去山东寻找那名司机,过程中种种状况更难以预料。小段只得作罢,最终在民警的协调下,跟车人同意支付小段2000元成本。
小编提醒:这件事发生在小段刚刚入行的时候,还是被同行所骗,可想而知年纪轻轻的小段该有多么心灰意冷。
小编注意到,事件中山东司机在出发前曾给小段一张货单,而小段到目的地卸货后才发现,跟自己车的人与货单上的人不一致,上面的姓名、电话均为该司机。
小段的遭遇告诉我们,司机无论何时何地承接货物,都需要弄清人、货物、时间、货款等等事宜,并最终落实到书面,不可因盲目信任或是图一时方便埋下隐患。
此例中,若小段能多个心眼,多问几句,多确定几个信息,后面的种种事情可能都不会发生。
案 例 二
平台订货,转账后被拉黑
事件始末:河北一位司机师傅在某货运平台与信息部定下了运输合同,对方要求该司机微信向其转账400元,但当司机根据要求完成转账后,对方却将司机拉黑,手机也无法接通。
小编提醒:相信在司机群体中这样的受骗经历不在少数,司机向信息部支付信息费是行内不成文的规矩,但一些不法人员却借此骗取钱财,由于牵涉数额小、受骗人分散等原因,即使报警也很难将其绳之以法。
(隔着手机屏幕,骗子们也带上了伪善的面具)
据了解,这些人员一般以编造货源信息,哄骗司机通过微信转账方式支付信息费、运费差价等,待成功收款后便将司机拉黑。
这里小编要再次提醒大家,网络平台给大家提供了找货、发货的便利,但在交易过程中却隐患重重,司机一定要选择功能较为完善、具备一定资质与实力的货运平台,在交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项合同条款,并留存各类文字、音像资料。
此外,平台也应提高安全管理,例如将有此类失信记录的人员列入重点关注范围,将失信记录予以公示,做好事件处理预案,切实保障货主、司机的利益。
案 例 三
今天给明天给,运费一分未收到
事件始末:一位司机为上海某木材公司从江苏向贵州运输木材,谁知当货物运抵目的地后,货主却迟迟不支付运费,司机打电话催要,对方也只是“打太极”,今天说给、明天说给,但司机始终未收到一分运费。
(货主没了诚信,不管电子运单还是纸质运单都成了废纸)
小编提醒:货主拖欠司机运费的事时有发生,若分隔两地,司机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催要,但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货主拖欠的理由也无外乎“资金紧张”“业务繁忙”等理由。
而这类案件只能算作经济纠纷,且涉及数额较小,若真是为此打一场官司,所耗费时间精力和钱财恐怕要远远超过运费本身。因此,大多数司机只得选择忍气吞声。这也让拖欠运费的“老赖”更加肆无忌惮。
这里,提醒司机注意几乎没有意义,毕竟知人知面尚且难以知心,更何况是与未曾谋面的陌生人进行交易。
因此,还是希望以平台、行业协会及其他相关部门为主的第三方能够施以援手,如提高平台准入门槛,严格审查注册会员信用层级,或将“老赖”的失信记录列入征信系统等等。
案 例 四
为图方便找黄牛,分没销成钱也没了
事件始末:江西一位司机的车眼看就要年检,但尚有违章没有处理,经人介绍该司机与一个代办违章的人取得了联系,对方要求司机先打钱,司机本来心存疑虑,但听说有老乡也向这个代办人打了1万元,还有老乡曾成功销分,司机便向其转账5920元,并寄送了行驶证复印件,对方承诺半个月就可以处理完毕,办不好退钱。
(司机与代办人交流记录)
但约定期限到了之后,违章并未处理妥当,司机要求对方返还费用,对方却几番推脱,最终将司机拉黑,从此杳无音讯。后来该司机得知,还有两个老乡曾分别向该人转账1万元和2000元用于处理违章。
司机报警后被告知此类案件属于经济纠纷,警方不予立案。
小编提醒:找“黄牛”代办违章本身并不合规,但一些司机因没有时间或想少缴罚款等原因宁可铤而走险。
就像本例中的这位司机,共被扣24分另有1600元罚款未缴,常理来讲5000多元并不足以处理违章问题,但因一时贪便宜,司机选择相信了对方。再者,对方在未处理违章前便向司机索要钱财,本身就值得怀疑。
此外,小编注意到,对于本例中“黄牛”的行为属于诈骗还是经济纠纷,警方与律师各有看法,而该“黄牛”恰好也是钻了这一空子,才三番两次得逞。
这里,小编呼吁司机上路行车要注意遵守交规,此外对于处理违章问题最好还是亲历亲为,不要因贪图一时方便和便宜轻信他人,造成自身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