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来了!供应链变革刻不容缓
2015-11-13 11:11:34
1123
0
第一物流网 胡国华
  第一物流全媒体记者胡国华采写:


图为德国物流研究院中国区总经理宋伟

  近两年,德国工业4.0风靡全球,我国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规划和措施,推进了制造业、物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但企业对于工业4.0的认知却不甚清晰。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作为欧洲权威物流规划和应用科研机构,全球物流与供应链应用研究领域的领导者之一,近年来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应用研究和咨询项目,对于中国实施工业4.0见解深刻。

  在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背景下。目前,许多中国企业在思考这些问题:离工业4.0时代还有多远?中国与欧美日等制造业相对发达国家相比,在市场需求和企业技术方面有哪些异同?实现智能升级,制定物流方案,需解决哪些问题?

  日前,德国物流研究院中国区总经理宋伟,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装备与技术》专刊记者采访时认为,现在国内各行业、各领域对工业4.0的理解和认识不同,推出的发展方案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中国企业无论技术、供应链水平,都落后于发达国家,有条件进入4.0时代的为极少数。企业管理者应立足行业和企业实际,不要盲目跟从,以免得不偿失。

  需求同步技术落后

  宋伟表示:“如今,消费者出门需要打什么车,希望什么性格的司机来服务,‘滴滴打车’都可以马上实现。同时,消费者对于产品、服务的个性化、智能化需求,商家通过互联网也可以实现。这正是工业4.0战略的根本出发点。”

  从这一角度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需求方向是一致的,都是向着个性化、智能化发展。也就是说,工业4.0无国界之分。

  从另一角度看,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每个人的每个动作可以被跟踪,物的逻辑被重新调整和排列组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容易被满足。因此,技术是支撑时代变革的基础。

  基于需求和技术的变革,生产和物流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一趋势在全球都将更加明显。问题是,中国企业现状如何?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有哪些差距?

  从信息技术上看,大多数国内企业还不具备工业4.0的实施条件,他们还处在所谓的1.0、2.0阶段,处于3.0阶段的尚不多见。相比发达国家,欧美日德等国企业大多处于3.0阶段,拥有向4.0升级的发展契机。

  供应链管理水平低

  为何中外差距如此大?主要因为,欧美日德等国利用比中国提早十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充分经历了工业变革与升级。20世纪80年代左右这些国家的企业就开始了改造进程,而我国企业与其相比在时间上落后了30多年。长期的技术积累、经验沉淀,使他们在精益生产、精益物流等方面具备了超强优势。

  以中国汽车制造业为例,特别是对于整车生产领域,包括焊接、喷涂等环节,许多企业虽应用了世界先进技术,但其供应链管理水平还相差甚远。

  此外,家电或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由于供应链较长,升级时间也会较长。工业4.0时代下,家居行业产生了两方面新需求:一是实现智慧家居,二是如何让消费者买到最想要的个性化产品。智能化需求需要供应链各环节齐步走,由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快速提升,所涉及的企业信息化、制造工艺、物流布局、生产管理水平、人员素养等也应随之提升。补上数字化这门课要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信息化、智能化差距,首要工作是补上数字化这门课。中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如工程机械领域的三一重工、徐工、柳工等发展快速、规模庞大,当工业4.0时代来临之际,他们也需首要弥补数字化、信息化等方面的不足。

  前提是,当一家企业市场稳定,组织架构清晰,ERP系统较为完善时,才是系统升级的最佳时机。否则,即使应用了先进的自动化系统也不能实现最佳效果。

  企业只有实现了数字化,才能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这一过程不可逾越,但国内有很多企业的数字化推进工作并不扎实。宋伟在领导制造业咨询项目以及进行工业4.0需求调研时,发现许多工厂都有一些被称之为智能大屏的设备,但最终都沦为摆设。

  问题的根源在于,支撑数字化发展的标准化问题没能得到解决,信息化管理理念缺失。所以,要推进数字化、标准化,加强信息化管理理念,基础工作不可或缺。

  回归理性弯道超车

  面对差距,企业家们更要冷静面对,找到企业自身的问题,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轨迹,莫盲目追求智能化和工业4.0理念。企业既要关注到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变化,还要关注到供应链的变化,假大空要不得,只有坚定目标,认清路径,才能步步为赢。

  宋伟表示,目前为止,只有极少数的中国企业家和核心领导,基本把握了市场方向,掌握了一些工业4.0要点,而多数人对此还不十分清晰,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和市场宣传来推动。国家支持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实现智能化,也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此外,工业4.0不但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商机,让一些企业可以有机会成为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者,如西门子、博世、大众等企业都在积极向该方向转型。在此,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我们缺乏这样的领军企业。

  不过,中国是需求大国,一些具备工业3.0基础的企业,以及我国电商企业,其物流中心水平是赶超世界的,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总之,当一些国内外企业和专家自上而下争论哪些方案是工业4.0真正范本,哪些物流系统规划更具智能特色时,企业不妨自下而上审视自己的位置以及检视未来走向。

本文同期刊载于11月13日《现代物流报》第D2版
点赞
收藏
胡国华
共发表281篇作品
最近内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