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增荣:装备业需大力拓宽产业融合之路
2015-01-27 10:09:00
809
0
现代物流报 胡国华


  行业融合

  马增荣认为,我国物流装备企业不但在产业链上与上下游企业、集成和软件企业融合,还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与更多的产业物流服务者合作。现在看来,装备企业和物流企业的深度融合也是一个重要趋势。

  从推广和销售产品的角度看,装备厂商如果将传统的销售模式转变为租赁模式,就代表装备厂商不但能够打通产品的销售渠道,还有可能打通整个产业链上的销售渠道。最主要的是,装备企业与产业链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关联了进来。比如,在商业流通渠道推动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项目中,装备厂商即是与流通企业合作,也是与第三方承运企业合作。在合作中,托盘的所有权转移了,以前属于一家生产企业或者流通企业的托盘,现在可以成为物流企业和装备企业共同的资产,生产和流通企业只是租用而已。那么,在流通过程中,装备厂商与物流企业在托盘装卸、搬运、转运等各个环节,都能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随着循环共用体系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物流标准化进程的加快,装备厂商与第三方物流共同合作的机遇将更大,融合的力量将直接为用户企业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目前,多数装备企业服务的范围多对于生产和零售企业,对于物流运输企业的服务不是很多。但运输装备作为物流装备的一部分,如甩挂运输车辆的应用也非常重要。这个细分领域一样需要融合发展,如使挂车和牵引车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车辆购置成本,为交通安全和车辆超载等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思路。当然,若实现甩挂运输业较大发展,前提必须实现标准的统一。这些条件具备了,实现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系统的融合,就更加便利。

  装备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做专做精,还要不断挖掘产品的高端市场需求。在这方面,我们仍要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的经验,比如国外的叉车品牌拥有较强的市场稳定性,其原因一是技术、产品品质等,二是对于环保需求的挖掘、精细化管理的不断追求。我国电动叉车市场保有量占比较低,电动叉车市场操作创新不足。而国外品牌,如科朗、林德、永恒力等品牌,已然针对叉车的智能化需求开发相关产品,利用移动互联等技术实现更为简便的搬运操作。

  在国内外召开的大型物流装备展览会上,国外厂商亮出的展品往往是引领一个行业的尖端产品,且每家展台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化特色。相比之下,国内展商创新应用较小,同质化产品较多。在此,鼓励那些想做大而强的企业,要不断放开思路,融合更多的资源和智慧,再上新台阶;希望做小而专的企业,能够创新更多的精品。马增荣提到了广州大库公司的周转箱产品,认为该公司在普通包装箱产品上进一步开发智能性应用,即便是初探也是一个好的开始。同时,建议广大的装备企业还应顺势而为,在自动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向信息化、智能化、节能环保等需求方向不断开拓进取,打造新渠道,融更多思路,集更大智慧。

  马增荣强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作为行业服务机构,愿为物流业和装备业搭建广阔的合作平台。2015年,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将组织一系列的仓储装备、货运装备相关会议和活动,积极引导作为买家的物流企业和相关行业企业参与,为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鼓劲助威。
点赞
收藏
胡国华
共发表281篇作品
更多>>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