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增荣:装备业需大力拓宽产业融合之路
2015-01-27 10:09:00
728
0
现代物流报 胡国华


  “软硬”融合

  马增荣强调,我国物流装备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这个关键“对于产业来说是转型,对企业来说则面临升级”。大家都知道,我国从“物流热”开始,物流装备也开始变热,服务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信息技术、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装备企业数量在增多,规模也在总体增大。但与物流发达国家如美德日等国相比,我国装备企业在规模、专业化程度上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国内企业必须以做强做精为目标。

  如何做强做精?马增荣认为有两点可以参考:一是作为装备厂商要与装备上下游企业之间多方合作,实现融合共赢,不断通过组合资源抱团壮大;二是作为装备厂商与系统集成、软件厂商和服务商进行多方合作,软硬互补,共同提高物流效率。

  首先,我国物流装备业起步相对较晚,装备厂商规模不够大,专业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向系统化方向迈进,这在国外一部分知名厂商的发展中已经得到证实。如德国的胜斐迩公司、日本的大福公司,这些企业不但能够提供给用户几乎所有类型的物流装备,还能够为用户做整体物流系统集成规划,并能够组织实施。这样的企业都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以及抵抗国内外经济动荡、市场竞争冲击等风险能力,在规模化生产、流通过程中,一些特定工业品行业如烟草、医药等出现大批量输送、分拣需求时,这类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就得以体现。

  国内企业应向这样的国际型实力派企业学习,以做强为目标,做精为前提,我国传统装备厂商在产品线丰富和创新程度上,要不断跟进需求变化,虽然单纯生产一类设备对装备企业发展来说有一定的局限,但在一类设备上做专也可以成为行业的专业级、甚至专家级供应商;即便作为一个行业一类企业的产品供应商,若深刻领会其不断进化的需求,随时掌握需求变化,也能将该领域市场做深做透。做专也好,做透也好,对于企业发展都非常有益,它能够使装备企业上下游企业之间更易形成融合发展,比如建立更大的合资公司,在具体项目上多领域的合作,在技术、市场方面各取所长,都可以弥补因实力不足而造成的中外装备厂商实力差距。

  其次,与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商的合作,也是装备业不断壮大的通路之一。以叉车和货架类产品厂商为例分析,近几年,南京、上海等地一些较大的装备厂商纷纷向物流系统集成的业务方向扩展,有的厂商对企业进行了重新定位,除提供自身优势产品外,还组建起软件开发团队,以使“软硬”结合,弥补自己服务能力的不足。其创新、融合发展的初衷一则源于装备产品需求的系统化和多元化,二则还为创新产品赢得更大的发展良机。马增荣说,我国老牌的系统集成企业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如北起院、自动化所等,希望装备厂商能与这些企业进一步合作,走向融合发展的道路,在巨大的物流市场潜力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忘记市场规律。

点赞
收藏
胡国华
共发表281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