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第24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室外展区由重卡底盘改装的大型高清电视转播车成为展会一大亮点,而在此之中当属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展位最引人注目,不仅因其展出车辆最多,更因其拥有当天展会唯一一台由国产中国重汽汕德卡底盘改装的高清电视转播车。
那么,究竟航天新长征是何来历,又是什么原因使它与中国重汽汕德卡结缘?带着这些问题,第一物流网记者与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厢式车事业部总经理王金辉面对面……
据了解,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新长征”)成立于2011年,是由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与长征火箭工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企业。目前该公司拥有400余名员工,是一家集研发、试验、生产、销售于为一体的航天技术应用企业,亦是航天产业专业的民用技术研发中心和民用产业的运营平台。
成立以来,航天新长征秉承航天科技优势,依托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与长征火箭工业有限公司多年积累的航天应用产业技术能力,从用户和社会的根本利益出发,致力于电动汽车及零部件、专用车、特种作业车等产品及技术的开发与服务。
民族品牌的联手 打破“洋品牌”垄断
目前,电视转播车可以说是航天新长征众多业务版块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市场占有率达到70%,然而,回顾航天新长征乃至整个国产电视转播车领域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
不同于一般牵引车或工程车,由于较高的标准及要求,电视转播车的市场容量并不大,但是,就是这个“小众”的市场,在2008年之前却几乎被“洋企业”完全占据。尽管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已经开始有从事电视转播车改装的车企,但一度由于技术及工艺等原因,企业的发展遭遇瓶颈,所以直到2008年,我国电视转播车均依靠海外采购。
2012年,航天新长征与英国老牌电视转播车改装企业史密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全面进行技术引进,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的提升。从2013年起逐步打破“洋品牌”垄断的局面,目前,航天新长征已与国内多家主流电视台合作,为他们提供电视转播支持。展会当天,就举行了甘孜州电视台高清电视转播车交车仪式。
前文谈到记者探馆当天,全场唯一一辆由国产底盘改装的电视转播车在众多进口底盘车中一枝独秀。这则是航天新长征与中国重汽携手开启的,推进民族品牌产品的又一新的征程。
转播车内部一角
尽管自主企业逐渐夺回了市场,但这一领域却仍难摆脱进口车底盘独大的尴尬局面,而细数中国重汽汕德卡与转播车改装市场的渊源却可以追溯到几年前,以“替代进口车”为目的进入市场的汕德卡在最近几年逐渐将触角深入到冷链运输、危化品运输等高端领域,此次进军电视转播车市场是中国重汽汕德卡的又一新突破。王金辉表示,之所以在众多国产品牌中选择了汕德卡,还是基于电视转播车自身的特殊需求,一是产品各方面性能要过硬,另一方面则是外形当于电台转播形象相契合,多方考察之后航天新长征最终与中国重汽缔结盟约。
航天技术“落地” 颠覆冷链物流车
除去上述领域,航天新长征近几年在大型医疗救护用车及高端房车方面均取得了不小的突破。而为了顺应大环境的发展,航天新长征也在寻求新的突破,其一就是大力发展冷链物流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流细分化日趋显著,我国的冷链物流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而在仓储、运输等暴露出的问题也愈发明显--不久之前的疫苗事件更是再次将冷链物流问题推到了封口浪尖。冷链物流车辆最为主要载体更是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车辆亟需标准化、规范化。
汕德卡C5H 8X4冷藏车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运输达标车辆约为8万台,对于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而言,这一数字明显过低,与发达国家更是存在巨大差距。冷链物流车的市场需求量之大,不言而喻。这对主机厂与改装厂而言同为机遇,却也是不小的挑战,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探索的问题。
为适应市场需求,航天新长征也试图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为推进我国冷链物流运输车发展贡献自身力量。这其中就包括将航天复合材料及液氮加注技术应用于车辆,改善传统冷链运输车制冷不均的情况,提高车辆的环保性。王金辉还向记者透露,目前研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有望于今年推出首台样车。可以想象,一旦研发成功,该种应用航天技术的冷链运输车势必将彻底颠覆该市场,我们也期待能够尽早看到样品车辆的推出。
无论是航天新长征还是中国重汽作为自主品牌,都肩负着带领名族品牌崛起的重任,而今看来这些企业已经做到,并都正在寻求新的突破。而二者的强强联合又将碰撞出怎样新的火花?就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