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本位”与“善变”是主因
2014-08-29 09:31:00
839
0
现代物流报 胡国华


  同时,国内一些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时,服务商进驻企业,有时却不太像一个开发合作者,更像按领导指示办事的下属。企业有“我是甲方我做主”的惯性认识。此时,服务商难以参与更多工作,只能听其调动和指挥,即使中途变更策略。结果是,后期应用一旦出现问题,企业便极其慌乱,处理不好还将责任推动服务商一边,认为“物流信息化服务不到位”或者说某物流软件不好用等。

  鲁春强说,物流信息化需企业的全面配合和参与,相关系统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在国外,启动一个最常见的信息化系统,服务商与企业沟通也可能长达一年时间,主要是利用大量的时间梳理流程,服务商还可分享多年积累的操作经验,企业认真吸收,加以利用,实施效果自然较好。因此,过于“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往往违背物流信息化实施思维,改变了实施初衷,偏离规划目标,若纠正不及时,或为企业埋下重大隐患。

  “善变”容易致混乱

  即使企业解决了部门间沟通问题,统一了思想,仍需较强的执行力,保证项目按约定流程执行,中途的任何停顿,都可能使项目前功尽弃。尽管企业对这些情况也较了解,“善变”仍难以避免。

  鲁春强提到,“善变”具体表现为:一是信息化负责部门和管理者的人员流动;二是市场需求变动;三是系统的应用需求变化。总之,企业管理层面变化导致的问题最多,一则体现在调整思路,变更开发路线;二则体现在更改整体方案,甚至完全颠覆方案。

  对方案的颠覆,最令服务商“头疼”。如音飞储存为某企业设计存储方案时,根据调研和需求,设计了几条基本操作流程。同时,为防止出现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变化,设计了另外一种备选路径方案。此方案本需企业自调整或自开发应用即可。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却选中这一模式作为主要方案,推翻原来规划好的方案,从而让实施的周期变长,现场调试的难度增大。用“路走的远了却忘了出发的目的”这句话来形容,再恰当不过。音飞储存对此也很无奈,但只能尊重企业的选择。“善变”不但体现在项目实施前期,还体现在中、后期。有时存在开发者和使用者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当系统开发完成后,使用者可能因操作问题、技术问题等需要调整方案。

  对于“善变”情况的避免,一是希望企业有良好的执行力,二是希望在项目前期服务商与企业加强沟通,相互了解。因此,无论企业对自身的业务流程发展思路不清晰,还是企业对服务商软件开发流程不清晰,或者服务商对企业的流程不清晰,都将对系统实施不利。

  综合来说,无论“本位”还是“善变”,都是国内企业管理的通病。信息化建设往往为企业加强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机遇,对于实体运营企业而言,更是实现降本增效的有利途径。企业应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其上升到战略层面,使内部行动协调一致,与服务商共同推进实施,发挥信息化的智力支持作用。
点赞
收藏
胡国华
共发表281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