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经济增速领跑全国,“链”上发力打造高原特色产业新高地| 链长制观察
22小时前
587
0
掌链 雪晴

今年以来,西藏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82.7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这一增速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1.9个百分点,连续多个季度位居全国经济增速前列。

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工业和投资的强劲驱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高于全国8.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比全国高出22个百分点。

《掌链》第22期《链长制观察》盘点: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全区上下“拼经济,抓发展”成效显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西藏速度”。

一、产业筑基:西藏为何全力推进链长制?

(一)产业困局下的转型突围

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与特色资源富集区,西藏坐拥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特色农牧等优势产业,但在产业结构优化与价值链提升中,仍面临 “特色突出但规模不足、资源丰沛但转化不足” 的发展瓶颈。

以清洁能源为例,西藏水电、光伏理论蕴藏量均居全国前列,2023年实际开发率却不足15%,受制于电网外送通道不足、本地消纳能力有限,大量绿电无法转化为经济收益。有能源企业负责人坦言:“我们的风光水‘躺在金山’上,却因基础设施和产业链配套不足,难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多次强调,西藏产业结构仍需优化,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问题突出,必须通过链式发展推动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当“资源优势转化难”遇上“产业链条短板”,链长制成为西藏突破发展瓶颈的战略选择!

(二)“一把手”挂帅的战略决心

“链长制不是形式主义,是要真正打通西藏产业发展的堵点、痛点!”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多次深入华电西藏、奇正藏药等企业调研,直面产业链薄弱环节。

在考察某光伏基地时,王君正了解到因储能技术不足和外送通道限制,每年弃光弃电率高达20%,严重制约产业效益。这一现实让他深感紧迫,当即要求:“举全区之力,破解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链条梗阻!”

在链长制的推动下,西藏构建了“链长统筹规划、链主企业带动、链上企业协同”的模式,正实现从“资源孤岛”到产业链协同的跨越。

二、政策矩阵:西藏链长制的政策导向

在西藏产业发展的进程中,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省委书记王君正多次深入一线调研,为产业发展把脉定向。

(一)真金白银的“高原特色政策包”

西藏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量身定制了以 “绿色引领、特色发展” 为核心的政策体系。2023年西藏自治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高原特色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设立每年超30亿元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等领域。

对符合条件的产业链项目提供最高50%的贷款贴息,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例如,某光伏企业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攻克高海拔光伏储能技术,获得8000万元资金支持,项目落地周期缩短40%。

(二)“一链一策”的高原精准赋能

西藏针对不同产业链特性实施 “靶向扶持” 。在清洁能源产业链,《西藏自治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提出:对新增光伏、风电项目按装机容量给予每千瓦1000元补贴;企业研发高海拔储能技术最高奖励300万元。

在文化旅游领域,对开发数字化文旅平台、智慧景区建设的企业给予实际投资额30%的补贴,成功引进携程、美团等平台入驻拉萨,2023年全区文旅产业收入同比增长25%。

在特色农牧业方面,对青稞深加工、牦牛乳制品研发企业提供“设备补贴+品牌推广”支持,培育出“藏禧堂”“高原之宝”等区域品牌,产业链附加值提升35%。

(三)区域协同的“雪域协作新格局”

西藏构建 “核心辐射、多点联动、梯度承接” 的区域产业协同体系,形成以拉萨为核心、藏中南为重点、藏东藏西协同的“一核两翼”发展格局。

在拉萨-山南一体化区域,拉萨的数字经济为山南文旅产业提供智慧支撑,山南的藏药种植基地与拉萨生物医药园区形成“研发-生产”闭环。

王君正在西藏产业链协同推进会上强调,要打破地域分割,形成“区内协同、区外联动”的协作机制,推动 “飞地经济”模式,与对口援藏省市共建产业园区,实现“研发在内地、生产在西藏”的跨区域合作。

2023年,西藏与17个援藏省市签约产业项目68个,实际到位资金超120亿元。

三、成果斐然:西藏三大特色产业链的“链长制”蜕变

(一)清洁能源产业链:雪域高原上的“绿色引擎”

在链长制的精准推动下,西藏清洁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球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项目——柯拉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超10亿千瓦时。

藏木水电站年均输送清洁电能占西藏电网供电量的40%以上。2023年西藏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500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91.4%,全年外送绿电25亿千瓦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稳定清洁动力。

这条“天路输电线”正将西藏的阳光与雪山转化为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支撑!

(二)特色农牧产业链:高原珍品的价值跃升

通过链长制的系统培育,西藏建成全国最大的青稞育种基地和牦牛产业带。拉萨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培育出“藏青2000”等高产青稞品种,单产提高15%以上。

牦牛乳深加工企业开发出高原奶酪、益生菌粉等高端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2023年全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值达68亿元,建成7个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基地。

“藏字号”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300多个城市,农牧民人均产业收入年均增长12.7%。雪域珍品正在从高原走向世界餐桌!

(三)生态旅游产业链:世界屋脊绽放“美丽经济”

链长制创新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西藏打造出G219高原生态旅游走廊、雅鲁藏布大峡谷5A级景区等世界级IP。2023年全区接待游客突破5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50亿元,较2019年增长23%。

“地球第三极”品牌旗下推出冰川徒步、星空露营等高端生态旅游产品,境外游客占比回升至15%。村民参与民宿经营、文化展演等业态,重点旅游乡镇年户均增收8万元。这片神圣净土正在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典范!

西藏的链长制正在改写高原产业的未来。从清洁能源的绿色引擎到特色农牧的价值跃升,再到生态旅游的美丽经济,一条条产业链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在这片雪域大地上绚烂绽放。随着链长制的深入推进,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将更加坚定,这颗世界屋脊上的明珠,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编辑:雪晴


点赞
收藏
雪晴
共发表128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