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破5.39万亿!全球科创中心上海的产业强链密码|链长制观察
1天前
569
0
掌链 雪晴

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城市,上海市也是中国受外资和外贸影响最大的城市之一。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上海市进出口总值为1.01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2.7%,上海对主要贸易伙伴中的欧盟、美国、日本,进出口额分别下降5.9%、2.4%、4.7%。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双循环战略叠加的关键节点,上海这座肩负建设“五个中心”使命的国际化大都市,正以链长制为战略支点,撬动产业能级跃升。

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城市,上海2024年GDP约5.4万亿元,仅次于排名第四巴黎6.55万亿元及第三的东京6.68万亿元,第二的洛杉矶6.78万亿元,但与第一名纽约9.06万亿元差距稍大。

作为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城市,上海市如何追赶?在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看来,“上海要勇当开路先锋,以链式思维突破关键瓶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这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一、链长制破局:上海为何必须“链式突围”?


作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上海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与引领产业升级的双重使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上海实施链长制的核心逻辑在于三大战略诉求:

1.破解卡脖子困局:在集成电路领域,上海虽集聚全国40%的产业人才和50%的创新资源,但光刻机、高端光刻胶等核心环节仍受制于海外。链长制通过“链长统筹+链主攻坚”,推动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攻关14nm以下先进制程,2024年集成电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0.8%,功率半导体产能跻身全国前三。

2.强化开放枢纽功能:依托浦东引领区和临港新片区,上海首创“通道+链长”协同机制,2024年中欧班列(长三角)开行量占全国35%,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800万标箱,联动长三角打造“一带一路”供应链枢纽。

image.png

3.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上海通过链长制整合商汤科技、依图科技等企业资源,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模速空间等创新社区集聚超500家大模型企业,形成“算法-算力-数据”全链条生态。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关键窗口期,上海率先发力链长制,其战略根基植根于三大无可比拟的优势:

1.全球资源配置枢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4年全球第一,2023年达4915万标箱;拥有特斯拉超级工厂、巴斯夫研发中心等900余家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国际供应链组织能力冠绝全国。

image.png

2.科创策源核心引擎:张江科学城集聚全国1/3的顶尖生命科学设施,集成电路领域拥有中芯国际、中微公司等2000余家产业链企业,2023年研发投入强度达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长三角一体化龙头:以上海为圆心,200公里半径内覆盖苏州芯片封测、宁波新材料、合肥显示面板等产业集群,形成全球罕见的“4小时产业生态圈”。

二、政策迭代:从“三级架构”到“四链融合”


上海链长制历经五年迭代,形成“治理体系-要素配置-空间布局”三位一体的政策框架:

1.治理体系创新:建立“总链长(市领导)—分链长(部门负责人)—链主(龙头企业)”三级架构,杨浦区首创“链长+联合召集人”机制,由美团、抖音等平台企业牵头整合上下游资源;

2025年升级为“四链融合”治理范式,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试点“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实现研发、制造、应用全流程数字化。

2.要素配置突破:一方面实现金融工具创新:设立百亿级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推出供应链票据融资、RCEP跨境资金池等产品,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25%;另一方面推动数据赋能:上线“产业云脑”平台,实现33条产业链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量突破300亿次。

image.png

3.空间布局优化:打造“中心辐射”核心区:张江科学城聚焦集成电路、临港新片区主攻智能网联汽车,2024年临港集成电路签约项目超2500亿元,占全国1/5;

建设“南北转型”增长极:宝武集团推动绿色钢铁全链条升级,金山化工区形成“基础化工-高端材料”闭环,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6200亿元。

三、硬核实践:三大产业链的“上海方案”


(一)集成电路链:从“设计高地”到“制造强链”

链长制创新:临港新片区实施“链长+校长”协同机制,芯原股份担任RISC-V产业链链主,联合上海科技大学建设开源芯片测试平台,推动国产指令集生态覆盖AI、汽车电子等领域;张江科学城构建“EDA工具-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全链,2024年硅基光电子芯片量产成本降低40%,支撑全市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10%。

技术突破:中芯国际14nm芯片良率达99.995%,华虹集团车规级IGBT芯片量产填补国内空白;联合微电子中心建成全球最小硅光集成光纤陀螺收发芯片(0.2平方厘米),成本降40%。

数据亮点:2024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功率半导体产能全国前三,RISC-V芯片出货量占全球30%。

(二)生物医药链:从“实验室”到“全球化”

链长制突破:成立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上海医药、东富龙等链主企业牵头整合研发、生产、流通资源,2024年海外授权交易金额198.3亿美元(全国第一);张江药谷首创“研发-临床-制造”全周期服务,2024年7个1类新药、15个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占全国17.5%和32.6%。

image.png

技术里程碑:正序生物全球首创碱基编辑技术,信致医药基因替代疗法药物“信玖凝”获批上市;联影医疗2米PET-CT实现全球首创,复星医药CAR-T疗法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

数据亮点:2024年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达2011.67亿元,集聚28万从业人员,科创板上市企业73家(占全国13%)。

(三)智能网联汽车链:从“单车智能”到“车路协同”

链长制创新:嘉定区建立“链长+链主+场景”机制,上汽集团联合百度、蘑菇车联建设智能网联运维平台,2024年签约17个项目(总投资32.4亿元),带动本地配套率提升至65%;临港新片区试点“车路云一体化”,接入1200辆网联车实现L4级自动驾驶测试,测试里程超963万公里。

技术突破:禾赛科技激光雷达市占率37%(全国第一),地平线征程6芯片支撑国产智能驾驶方案;商汤科技推出全球首个多模态大模型车载平台,算力密度提升5倍。

数据亮点:2024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128万辆(占全国13.4%),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突破3800亿元,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全国第一。


掌链专栏:《链长制观察》


《链长制观察》是掌链总结各省/市/州及县/区等负责人,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探索,为读者了解“链长制”,为行业推进“链长制”提供参考。


编辑:雪晴


点赞
收藏
雪晴
共发表109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