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牛金融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中国车贷第一股”败在了哪?
2019-08-28 10:18:05
4221
0
掌链 赵建琳

一直强调自身坚持合规运营、平台本身不触及客户资金的美股上市公司点牛金融前段时间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经侦支队立案调查,这也是第一家被立案的美股上市P2P平台。

在其官网里,仍能看到点牛金融曾获得“中经FinTech2018技术创新企业”、“2017中国科技金融创新奖”和第六届全国财富管理论坛颁发的“年度最佳风控奖”、“最具人气理财机构”等各大奖项的相关新闻。2016年,点牛金融还加入了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成为其会员单位,但掌链登录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官网查询会员单位时发现,点牛金融已然不在其中。

目前,点牛金融官网的全部标的均显示“撮合成功”,曾在P2P公司工作过的姜山说这代表点牛已经停止发标,但为了不让平台已有投资者恐慌,没有完全撤下标的名称。

其实,点牛金融的危机早有端倪。今年5月13日,点牛金融官网发布公告称:“因网络出现针对平台的失实报道,个别借款渠道及借款客户存在侥幸心理,恶意逾期,造成出借人资金不能及时到账”。

在百度贴吧“点牛金融吧”里,多位点牛金融出借人发帖说自己的出借款从5月开始被逾期,一位名为“游客226400”的网友说:“点牛金融给我的答复就是,实在等不了可以兑现等值股票,最快七月中旬”。至少三十余位出借人在贴吧里表达报警想法,及对点牛金融不能还款的担心。

去年夏天,P2P行业发生集中暴雷,点牛金融创始人曾而新为让出借人放心曾开直播为大家答疑解惑,过程中解答了“点牛”的涵义:“‘点’是指‘点击’,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点击得以连接整个世界;‘牛’用在金融行业是指‘牛市’,代表上涨、乐观的前景,因此,点牛金融寓意着‘互联网金融很牛’。”他希望帮助投资人在互联网金融这片领域赢得美好的财富人生。

但事实是,自5月兑付危机发生以来,贴吧中的出借人被逾期6万元到20万不等。美好的财富人生实没实现不知道,损失已经真正切切地产生了。

微信图片_20190827171826.png

(资料图)

▌从盈利到大量亏损,点牛金融频繁加息发现金

成立于2015年11月17日的点牛金融,从2016年1月8日起开始运营线上平台,主要推出点车贷和鑫鑫聚财两种产品,提供车贷或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周转,或具有消费性质的资金用途。去年3月20日,点牛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主板市场,当天在官方微信“点牛集团资讯”中说“点牛金融成为在美上市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中首家以车贷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自称“中国车贷第一股”。

但逾期事件发生与被刑事立案后,点牛金融在8月15日出现0.530美元的股价最低点,相比今年3月13.56美元的最高股价,已经暴跌96%,其市值现在也只剩下985万美元,远远不及股价飙升时的超1亿美元市值。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公司曾经说过一句豪言壮语:“带出借人叱咤华尔街。”如今,点牛金融客服称公司创始人曾而新正在美国跑融资,但一些贴吧网友怀疑其已经跑路。

① 点牛金融给出解决措施。一个星期前,点牛金融发布公告,声明公司已经于7月21日关闭了在上海张杨路707号的浦东办事处,并于第二天转移到了上海崇明区建设镇建设路1599号和成都市锦江区东大街志泉路68号。声明中指出从5月到该公告发出日,平台的违约贷款总额为9500万元。

根据媒体报道,7月30日,投资人收到了点牛金融发的一份《携手共进,共度时艰》的文件,称点牛金融受大环境影响面临大量借款逾期,当下已经搬家、降成本、精简人员(从71人降至15人左右),且实行24小时在线办公,以及聘请专业团队推行债转股及其他兑付方案,且正在进行2000万美元的融资等等。

点牛金融给出了三个兑付方案,一个是债转股,即出借人将借款债权转为股票出资,成为上市公司股东获得股票,大股东将全部股票质押冻结;第二个方案是参考其他平台方案,通过四年时间逐步催收、兑付;第三个方案是参与以物抵债。

② 收入一路增长,利润却在“滑滑梯”。为了解近况,掌链拨打点牛金融客服电话,但无人接听,申请添加点牛金融客服微信,也没被通过。但通过查询其三年来的财务报表,能看出其主营收入虽然呈增长态势,但营业利润与净利润却从盈利一路走向百万亏损,其中,2017年比2016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04.83%,2018年则比2017年同比下降254.84%。

与之相反的是,经营费用大幅增长,其中,2017年的营销费用和一般及行政费用同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72.58%、139.36%。

下方表格显示,营销费用与一般及行政费用在经营费用一栏中占主要地位,其中营销费用包括营销人员工资、品牌推广费用、服务费用、激励费用等等,其中,点牛金融为吸引、巩固投资人所付出的促销费和激励费是最高的。根据《投资时报》报道,2018年点牛金融增加了36.4万美元的促销费和69.4万美元的促销激励费。

从2017年开始在点牛金融投资的张欢记得,平台每个月几乎都有送现金、加息的活动,“一般加息是在3%左右,领现金要看你投多少,通常投一万返现100左右”,基本是1%左右的返现。据其2018年年报显示,对投资人的激励费用约为219.2万美元,占到营销总费用的一半。《投资时报》此前报道,点牛金融曾回应亏损原因就是公司实施上述营销策略。

▌获客成本高企,抬升融资利率

① 高昂的获客成本。营销费用的高昂,反映出获客成本的高企。根据2018年年报,点牛金融四季度的单人获客成本分别为141.78美元、244.74美元、1045.73美元、397.83美元,比起其2017年四季度的单人获客成本,分别同比增加了-11%、227.5%、1408.9%、223.4%,其中,2018年第三季度的获客成本最高,而去年第三季度也正是国内P2P平台集中暴雷的时间段。

1 图表.png

(掌链根据2018年点牛金融年报整理)

换算成人民币来看,点牛金融去年的单人获客成本在800到7200之间波动,但从第二季度开始就位于1600元以上了。而根据《证券时报》在去年2月的报道,有业内人士指出当时网贷行业平均获客成本在800到900元之间,高的甚至可达2000元。从这个获客区间来看,点牛金融获客成本处于行业较高位置,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其面临的获客难问题。

② 不断抬高的融资利率。姜山告诉掌链,P2P的商业模式就是从投资者那里融到钱,再将钱贷出去,赚取利差。在点牛金融这里,也是一样的道理,它对出借人不收取费用,对借款人则收取利息和管理服务费,其中,利息收入只占去年营业利润中的9%。

但为什么利息收入那么低呢?姜山解释,现实中,很多P2P公司找不到那么多标的,而且P2P平台的贷款方通常征信不好,是银行拒绝的对象,坏账率也就比银行高。

“银行坏账率还在4%呢,P2P公司就更别说了,一般通过赚利差也就能盈利7%到8%,但一平均坏账,可能就不挣钱了,甚至赔钱,这种情况下,它要么提高利息,要么挂着羊头卖狗肉,拿着标的去做股权投资或其他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甚至还有人主观故意诈骗将钱转走。”姜山介绍道。

按照上文提到的点牛金融高昂的获客成本,想盈利,就必然要覆盖成本,倘若按照去年219.2万美元的激励费用来计算点牛金融的获客成本比率的话,那这个数字是18.2%。

此外,虽然点牛金融官网里标注的年化率是5.6%到12%,但点牛金融出借人张欢告诉掌链,平台标的的年化率一般是12%,再加上平时0%到5%的加息,给借款人的融资利率最终可能会在30.2%到37.2%之间,已远超受国家法律保护的24%的民间借贷利率,一不小心还会踏过36%的高利贷利率红线。

③ 资质不够,监管趋严,P2P面临转型和退出。P2P平台的另一重风险来自于经营资质,其定位本应是信息撮合中介,不能稿自融、资金池,但在征信体系不完善等现实状况下,大多P2P都在搞信用中介,找第三方担保或储存风险准备金给客户保本,这本身就背离了P2P最初的定位。

直到去年8月14日起施行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将网贷机构纳入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监管,P2P才算正式有了“编制”。随着去年夏天爆发的行业暴雷潮,监管部门收紧“紧箍咒”,除了再次推动备案制外,还要求P2P降存量业务规模、降出借人数量、降借款人数量,对网贷平台的行业准入要求也逐渐向转型和退出引导。

其中,转型方向包括网络小贷、助贷和消费金融,但据市界报道,这三种转型方向各有局限,网络小贷虽然牌照好拿,但其一倍的杠杆率限制贷款规模,且该种牌照由省级金融办颁发,开展业务有地域限制,不便向全国拓展;做助贷,可金融机构所给予的回报可能抵不了P2P的获客成本,同时,P2P提供的一些资信不良借款人也不符合银行贷款标准;消费金融则面临牌照门槛过高的局面。

一方面是监管部门引导转型与退出,一方面是P2P公司规模小难以拿到想拿的牌照,有些转而以提供咨询服务为名义成立公司,姜山介绍,很多线下理财都不叫P2P,而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种种原因之下,P2P行业暗潮汹涌,风险渐生,连年亏损的点牛金融头顶更是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有落下的危险。

▌标的信息披露不足,出借人靠信任维持投资

已经在点牛有两年投资史的出借人张欢告诉掌链,他从2017年开始在点牛金融上投资,之前每次都是在到期日时还款,从来没有过逾期,没想到今年突然就暴雷了,现在还有四万投资款没有收回来,满打满算损失了10万元。

当被问及点牛金融的标的信息披露程度时,张欢表示从标的资料上看不到详细信息,“虽然能看到借款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但上面的每个信息都被打了部分马赛克”,而他所投的车贷标的对应的贷款公司法人信息、注册时间、注册地址、注册资本、联系电话等信息也都只能看到一半,另外一半打了马赛克,没办法核实贷款人的真实性。

但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 个体网络借贷》标准(T/NIFA 1—2016)规定,若借款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从业机构应披露借款人全称或简称(脱敏处理)、注册资本、注册地址、成立时间、法定代表人(脱敏处理)、借款用途及其他可披露信息等。而点牛金融在注册资本、注册地址、成立时间等应披露项上也打马赛克,明显不符合标准。

不仅如此,张欢甚至对借款方的借款用途都不了解,只知道“无非就是做生意临时借款”,表明点牛金融对借款用途的信息披露做得也寥寥草草。他告诉掌链,可能由于广告和之前回款及时的原因,此前一直选择信任。

掌链查阅过往报道时,发现2017年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曾发布的“全国互联网金融阳光计划”第一周资产透明度巡查报告(一)中点明10家P2P平台资产不透明,点牛金融赫然列于其中。

“虽然借款人的身份证号、住址、手机号属于公民个人隐私,不能被公开披露,隐藏很正常,但必须披露借款人是谁、使用周期、借款用途等”,姜山顺便分享了一个陆金所做信息披露的例子,“在他们的大屏幕上,曾写着一个XX学校的在校学生(提供了在校证明)借了XX钱去唱KTV”。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则表示出对国内做P2P的不看好。他认为,微观金融是一座天平,天平的基础是风控,要实现有效风控,关键是“天平的梁”,即供应链信息的有效获取和解构,金融风险都来自信息不对称,因此,只有把握各个环节的信息,才能最终建立“柱子”,即信用。

“但天平的两端,一端是资金,一端是资产,P2P即便再规范,也只能算做资金端的创新,即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筹集的技术化,用资金找资产,但当前中国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优质的资产;加之国内规范性较差,借款方利用信息不对称故意违约,甚至骗取资金造成投资人损失;很多P2P公司则根本不了解产业实际运行状况,也没有渗透到产业供应链管理中,更没有通过ICT渗透到产业管理中,最终结果只能是一地鸡毛。”宋华分析道。

如今,张欢已经选择报案,但尚未接到警方关于调查结果的通知,只能继续等下去。由于点牛金融一直有托管银行负责监管资金流向,所以杜绝了公司方跑路的可能。

姜山补充说:“点牛金融这还算文明的,不文明的是那种线下理财,根本没有APP,没有年轻人参与,全是老年人,根本找不到一个投资人能在一起交流的平台,只能面对业务员,这种公司除了那一份合同,其他什么都没有。”

这一番话不免让人觉得有点悲哀,当一个行业没有更好,只有更差的时候,它到底还能走多远呢?(注:为保护采访对象隐私,文中的张欢、姜山为化名。)

(掌链传媒 赵建琳)


点赞
收藏
赵建琳
共发表30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