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重天!阿里菜鸟重用机器人,谷歌却要卖掉
2016-06-07 13:38:00
981
0
第一物流网 胡国华
  第一物流全媒体6月7日讯(微信:cn156news 记者 胡国华)

  近日,菜鸟宣称年内多款机器人将投入使用,谷歌要卖掉旗下Boston Dynamics和Schaft两大机器人公司的消息,令人吃惊。

  一边是研发获进展多产品将投入使用,一边是要卖掉机器人。两巨头两态度怎会表现得“一热一冷”?到底是什么根由?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微信:cn156news)小编和您一起聊一下。

  两大巨头“一热一冷”好矛盾

  菜鸟方面: 5月底宣称运作半年之久的“E.T.物流实验室”,已在末端配送机器人、仓内复杂拣货机器人矩阵、无人送货机等多个产品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有望在年内投入使用。

  “E.T.物流实验室”还在研发中国首款无人配送机器人。这类机器人适用于相对封闭的居民社区和企业园区、办公楼的最后几百米配送。


天猫仓库机器人

  谷歌方面: 据日本媒体报道,丰田汽车近日正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谈判,拟收购Boston Dynamics和Schaft。

  Boston Dynamics即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今年年初,其行走机器人的视频画面爆红科技界,特别是该机器人能够搬运重物,自动越过障碍物。最吸引人的是,被人击倒后它还能自动站起,堪称“不倒翁”机器人。


  物流人猜想它将在仓库和末端配送大显身手。但是,据说卖掉不能马上见效益的“不倒翁”机器人却是谷歌的意图。

  两巨头对待机器人完全不同的态度,释放出两个信息,一是机器人将有广阔的应用,二是机器人或遥不可及。这多少都令人感到有些矛盾。

  一个“能否落地”理由太现实

  谷歌、菜鸟对待机器人,都有各的逻辑,在小编看来,就是“能否落地”。

  谷歌逻辑:


  谷歌的阿尔法狗、无人驾驶汽车等已成为智能化时代新宠,为何偏要卖掉这么重要的部门?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波士顿动力公司与谷歌的合作存在理念差异;

  二是谷歌无法容忍波士顿动力短期无法商业化。

  早知现在成为舍弃之处,当初为何选择收买回来?

  具体原因:亏损、产品劣势、技术难变现

  1、亏损数字好难看

  Alphabet每年损失超过 15 亿美元。而Google X 是造成 Alphabet 损失惨重的“罪魁祸首”,估计其损失高达 2.82 亿美元。

  新谷歌成立后,对于这个亏损到极为难看的数字,自然成为高层眼里的一粒沙子。

  2、产品有劣势?

  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如此强大,劣势在哪?在于,消费级服务机器人要简洁易用,谷歌认为轮式机器人是核心。

  波士顿动力有典型“多足”机器人的DNA。比如,Atlas 机器人:双足机器人,能够稳定在崎岖地形上行走;大狗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专门为美国军队研究设计,可以和士兵协同作战;小狗机器人:用于运动研究与教学的四足机器人;LS3等等。

  而这显然不是谷歌想要的风格。

  3、技术难变现

  其实不是波士顿难变现,只是变现慢了一点点。但十年二十年的预期,谷歌可能真的等不及。

  相比之下,谷歌阿尔法狗是其旗下公司Deepmind开发的,其在图像、语音、深度学习方法,能够为谷歌积累专利和知识产权,不断赢利并推动公司业务向前发展。

  菜鸟逻辑:


  机器取代人工操作,与菜鸟合作的快递小哥们的饭碗能保住吗?菜鸟你是要拆台的节奏?

  也有两大主因:

  其一,物流技术方面压力大。亚马逊、京东无人机、机器人等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菜鸟若不努力,可能真的变菜鸟。

  其二,人力成本问题。物流企业搬运、分拣、打包等工人工资日益提升,加上从事纯粹体力劳力的人逐渐减少,仓库需要有机器人来做这些工作。配送方面,物流企业也面临用人成本方面的压力。

  菜鸟正是看到自身的压力和物流企业的问题,才有针对性地研发,绝非盲目。

  具体原因:实践、人才、未来

  1、早已展开应用实践

  菜鸟在天津、广州的仓库已经实现了部分机器人操作。比如,天津仓库有一款名为“曹操”的搬运机器人,在得到订单指令后能够承重50公斤,迅速定位派送位置和规划最优行走路径,以2米/秒速度将拣选货物送至打包位置。真个说曹操,曹操到。

  2、汇聚顶尖科研人才

  菜鸟“E.T.物流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一则来自全球顶尖高校、科研机构的博士;二则来自阿里巴巴新建的IDST创新机构的高级科学家们,他们来自全球各国,是西雅图、硅谷、北京、杭州等城市团队成员。这些精英们构成了机器人和智能技术研发的骨干力量。

  3、以业务体量看未来

  菜鸟进行的大数据研究、机器人研发,完全建立在阿里电商巨大业务体量的基础之上。阿里希望通过IDST来对大数据进行更深入研究,对机器人等智能设备进行开发,使物流更有效率,更加智能化,都是看到了未来市场。

  两巨头的“一热一冷”原因复杂,“能否落地”却成共同点。谷歌因不能很快落地变现要卖掉波士顿动力,菜鸟因有落地基础和未来而大踏步研发,巨头们就是这么现实。

  机器人领域泡沫到底多大?

  两巨头“一热一冷”也暴露出机器人产业存在泡沫。

  菜鸟年内启用机器人的消息发布后,不少快递人员先发问,机器人是否有抢夺饭碗之嫌?但也有人认为,普及尚遥远。

  机器人市场泡沫到底有多大?看了整个产业现状,你就明白了。


县城里的机器人产业园

  “满城尽是机器人”

  近两年,国内已经有大约40个地方提出建机器人产业园,相当于平均每个省份有超过一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有些地方提出未来3年要建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6—8个智能装备产业园。

  若如此,2016年全国各地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园将遍地开花。

  “总之是大,很大的那种”

  不少机器人产业园将“规模最大”作为追求目标。

  黑龙江、山东,部分城市提出打造“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园”;

  辽宁,有地方要计划将机器人产业园建成“国内最大”;

  河南,有地方要将机器人产业园准备建成“中原地区最大”。

  一些县城,也来筹建机器人产业园。

  不做机器人,企业跟不上潮流?

  据统计,目前有大约50家上市公司提出跟机器人相关的发展战略。这些上市企业原本不是做机器人的,但他们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也已进入机器人领域。其目的,一是借助新生代力量,寻求企业成长突围之路;二是炒作概念股,为自己的股票添把火。

  高端产业现低端化倾向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大部分份额被外资巨头控制,核心技术如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多在国外企业手中,拿政府补贴盲目开工的机器人项目只能处于产业链低端。

  市场总要有一个由蓝海到红海的过程,但核心还是要有应用和变现能力。

  去年,某电商企业推出一款智能化货物计量仪器时,小编就咨询了一位计量设备专家,专家称用户企业自行开发产品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只考虑了自身的应用需求。在他看来,这样的设备只能完成一些初级的工作,未来需求增多,要想升级还得继续投入。那么,研发和技术支持始终是笔不小的开销,是否值得,就看企业如何衡量了。

  谷歌、菜鸟认为值得投入就投入,等不及变现就处理掉,看来都是无奈之举。

  (整理自新华网、界面、凤凰网、科技日报等)

点赞
收藏
胡国华
共发表281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