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制造业将迎质的飞跃
2015-11-27 10:44:00
957
0
第一物流网 胡国华
  第一物流网全媒体报道:

        

图为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顾问张明

  “三十年前,如果你走进汽车制造厂,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的单机作业生产线;而二十年前进入生产车间,则会看到效率更高的专机加工生产线。正因如此,才有了中国汽车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我国汽车从年产100万辆增至2300万辆,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产销大国。然而,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消费需求的增长,促使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发生了新的变化——柔性自动化装备应运而生。它满足了人们对车型的个性化需求,也方便了汽车制造厂家对车型和产量的适时调整,在大规模、快节奏的环境中,实现供需平衡。”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顾问张明女士,在近期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工艺与装备研讨会”上如此表示。

  实际上,我国汽车行业的柔性自动化需求早已凸显。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出和相关远景规划的不断出台,中国制造正向智能、高端、绿色的方向发展。

        柔性自动化导向明显

  张明认为,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汽车的增量,也在关注中国汽车的质量,更关心中国技术的含量。过去,企业对质量的要求是合格。现在,企业对质量的要求是精益。需求不一样了,企业和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外众多知名汽车品牌产品之所以独具特色,有的还占据较多高端市场份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水平,有高质量的产品才有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与之相比,虽有进展但总体确有一定的差距,要想弥补这一差距,就要具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充分发挥柔性线的优势,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汽车厂商近几年已经开始推行柔性制造,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据吉利汽车装备部部长朱葛明介绍,工厂在2005年以前建设的发动机装配线,全部是手工操作为主;2005~2011年间建设的装配生产线,整个装配件自动化工位的覆盖率基本能达到30%;最新规划的生产线全自动工位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而吉利汽车收购的沃尔沃品牌其国外的装配生产线自动化覆盖率已达到百分百。

  张明强调,汽车车型的需求在不断增多,有的工厂一年需要更换几个甚至十几个车型,其间,生产装备绝对不能跟不上,柔性化生产线可以做到随时调整生产节奏,成为装备升级的主要方向。

  因此,柔性化是在汽车质量、消费需求以及自动化生产需求等条件下的发展导向。未来,柔性化制造趋势还将更加明显。

       绿色智能制造导向突出

  当满足了汽车产品的基本生产需要后,汽车厂商还要在绿色、智能化上下功夫,这是产品创新升级的保障。东风汽车公司制造工程部首席工程师曾凯红认为,按照绿色制造的主旨,汽车厂商需要提高效率,寻求节能、环保等技术突破。根据相关专家预测,国内的内燃机研发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在20%~30%之间,这里有很多技术需要提升且空间较大;混合动力方面,国内现在基本实现了产业化;纯电动车虽存在如电池效率、电池回收等问题,前三季度在国内区域市场仍增长迅猛;燃料电池面临成本等方面问题,但未来其仍是一个发展方向。

  从绿色制造理念的要求出发,厂商在产品设计方面有以下几个导向:

  第一,选择无污染、无毒、可回收等材料是汽车厂商追求的方向。

  第二,提倡产品设计平台化战略。平台是汽车产品设计的源头,平台化做好了,一个平台设计就能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使整体制造投入与标准化一一对应。

  第三,做好产品设计的并行工程,即在早期的汽车产品研发阶段,相关制造、质量、采购的一些部门共同参与讨论,把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在此阶段充分暴露与交流,在产品设计定型之前解决,以免将这些问题迟滞投产之后。其可以省掉后期很多供应装备的投入,能够大大缩短生产的组织周期。

  第四,推广轻量化。包括发动机、整车在内,轻量化设计一直是厂商追求的方向,选择轻量化材料更是重要的工作。汽车轻量化材料包括铝合金、铝镁合金、复合材料、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对于整车设计,特别是对于今后的纯电动车产品等的设计价值更大。

  总之,在全世界推进绿色、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我国汽车厂商在技术、工艺、流程等方方面面,基于柔性化、绿色制造的需求导向正进行完善和提升。而作为我国汽车制造的后盾机床行业,近几年发展稳中有进,要使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快速增加产能的同时实现质的飞跃,就要充分满足绿色制造、智能制造需求,助力汽车行业搭建柔性化生产线,进而提升中国制造大国制造的信心。

本文同期刊载于11月27日《现代物流报》第A7版
点赞
收藏
胡国华
共发表281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