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记者胡国华采写:
在经历近期国内公路物流市场一连串的“跑路”事件后,失信蛀虫已成众矢之的。而对物流O2O平台来说,失信行为同样存在,信用体系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物流失信广被诟病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吴金忠在接受《现代物流报·智慧物流》专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全国道路货运信用考核工作的推进实施,进一步规范了道路货运市场主体行为,提高了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了行业服务质量,增强了道路货运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有力推动了道路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但即便如此,行业内仍暴露出许多信用问题,如道路货运市场诚信度偏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等。据悉,道路货运市场主体间通过保证金、押金来维持行业信用的现象较为普遍,市场交易成本高。而超限超载、恶性竞争、坑蒙拐骗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大量存在,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有效发挥。
此外,失信行为还包括在物流交易过程中爽约、货物损坏、保险理赔等。这些行为在快递运输领域表现较为突出,去年一桩发生在某大型物流企业的货损纠纷,至今还令人记忆犹新。该公司承运精密仪器,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没有按照约定的程序操作,致使仪器坏损,当客户要求赔偿时,公司却拖延解决,十分被动。一则未按约定要求服务,二则出现问题未及时有效处理,令客户十分不满。
类似事件还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某快递公司承揽北京某客户的礼品卡业务,途中快递员坚守自盗,给用户的商务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同样令人懊恼。
再如,在物流企业提供服务过程中,由于疏于人员管理,许多公司还曝出快递员抢劫、偷盗甚至是暴力犯罪的消息。网上曾一度流传“防火防盗防快递”的经典警示语录,还有个别快递公司出卖寄递用户信息。此类行为成为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障碍,已广被人们诟病。
平台信用饱受质疑
进入“互联网+”时代,大量上线的物流O2O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段,提供透明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以解决行业问题,其中包括解决物流信用问题。但很多平台及其提供的服务,在上线初期又被广泛质疑,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质疑平台的真实可靠性;二是质疑运营过程中是否能够提供更加科学和透明的服务,保证货物能够按约定送达;三是质疑承运单位和车主的诚信;四是质疑交易支付、结算等操作是否足够有保障;五是质疑在交易过程中发生货损、丢失等问题时,能否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
如此一来,物流O2O平台相比线下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等主体,其风险似乎显得更大。这也正是我国许多物流O2O平台着力突破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当然,物流O2O平台本身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信用问题。一是平台提供的服务多以撮合交易为主,通过竞标、抢单等方式实现,目的是培养线上流量。其所提供的货源信息有的来源于网上,有的来源于其它信息中介渠道,不能完全保障一手货源信息,这样的冗余信息过多,易出现虚假的繁荣现象。二是有的信息平台在推广不到一年的时间,未见成效却发布出庞大的运营数据,其真实性也令人生疑。
阿大科技董事长陈海大日前在接受《现代物流报·智慧物流》专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息平台本身的信用至关重要,有些平台发布的运营数字着实难以想象。他还归结出物流业发展的“十大痛点”,其中由于信用体系尚未形成造成的有三点:认证体系难以建立;货主和车主信用评估体系难以形成;货主和车主信用管理体系难以统一。
这些痛点在物流平台的运营和管理中已全面暴露。许多平台在认证方面仅凭车主身份证、驾驶证、车辆情况等基本信息,缺乏对车主诚信记录的深入查证,更没有与相关部门建立诚信体系对接,进而约束和管控失信行为。
资深物流信息化顾问李鑫对于平台的信用问题也表示担忧,认为物流业存在的小、散弊端是导致失信发生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则是物流平台技术开发难度不大,进入行业门槛低。相比有着巨大业务实体支撑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这样的平台在承担失信责任方面着实令客户不放心。所以,业内许多用户企业还是继续使用合同物流的方式与物流企业合作,并未进入平台交易。另外,多数物流O2O平台撮合交易的本质,是取代了传统的物流中介和黄牛的工作,可信度因此也打了折扣。
不难看出,物流信用问题在传统物流及新兴物流O2O平台运营过程中,已成为一项重大难题。目前,国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也正积极完善信用体系,广大物流企业和服务机构也在努力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期待,这能更好保障用户权益,最终成功消除信用隐患。
本文同期刊载于9月11日《现代物流报》第B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