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定一:画好物流升级的“智慧线”
2015-03-13 09:59:28
921
0
 胡国华
工作中的自动化物流输送线

       近两年,关于智慧物流的探索实践越来越多,物流信息平台、企业联盟等经营模式陆续出现,冷链、医药、烟草、快递等细分行业利用先进信息化系统和自动化装备,进行了一系列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尝试,电商物流、快递领域机器人作业、无人机配送也纷纷试水。有机构预测,2015年,我国自动化立体仓库市场需求量或将超过320亿元,需求增长率可达17%。面对如此庞大的实践和需求,市场仍不免产生盲目投入现象,管理者站在行业高度,理性分析智慧物流这一过程必不可少。

  在思索中,管理者定会发现,企业购置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应用了机器人、飞行器就能够实现智慧物流吗?到底什么样的物流体系更有效,什么才是真正智慧的物流?企业如何升级智慧物流体系?目前的尝试是否值得?等等一系列问题正在袭来。

  国内权威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在接受《现代物流报·智慧物流》专刊记者专访时对这些尝试表示认可,面对一连串的发问,他指出智慧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也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不过,企业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关注物流服务方案是否能够解决更多更复杂的差异化需求,而不只单纯依靠先进技术和装备解决效率问题。此间,可以借鉴德国工业4.0等先进理念,在关注差异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勾画一幅清晰的智慧路线图。

  从差异化需求下笔

  首先,从大的生产、流通环境和格局变化看,企业需要认识到差异化需求时代的来临是画好智慧路线的重要起笔。戴定一强调,差异化的产生源于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等变化,这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需求变革,对于生产和流通方式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改变。而市场呼唤新的生产、流通资源组合与管理方式,以及深度密切的分工合作方式,我国在工业发展进程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过去,传统工业化时代提倡在标准化、规模化基础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低成本、高速度、大规模发展。如今,一些地区和领域出现了差异化、定制化需求,产业经营者过去的方法和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不过,传统工业化道路上尚有相当多的规模化生产任务没有完成,有许多发展不规范、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需要解决,标准化、规模化做大做强的策略仍在实施,管理者甚至还不能清晰和准确地判断出哪些领域和地区必须要差异化。只是,即便如此,其也必须寻求新的出路,“两化融合”策略则是出路之一。

  具体到物流领域,差异化需求表现也较明显,更需要新的资源整合和深度分工合作方式解决统一与差异的矛盾,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众所关注的“最后一公里”城市配送、公路物流等领域,都出现了一系列的专业化、个性化问题。比如,在研究“最后一公里”配送时,是进行规模化、标准的统一配送还是绝对按用户的需要进行差异化、个性化方案一一配送;公路物流方面,是要构建全国一张网,还是以地区为单位各具特色;还有,配送中是否要对药品、冷链、家具等细分行业加以区分,如何区分不同的流程,怎样专业化和分类。并且,在这些需求的方案中,还要包括物流服务流程怎样确立,对工作人员、物流器具的要求如何,要实行哪些差异化管理措施等。

  总之,随着人们对物流服务需求的发展,规模可能不会是主要的方向,差异化需求会越来越明显,解决方案也需要更大的智慧,物流才能真正做到应需而动。

点赞
收藏
胡国华
共发表281篇作品
最近内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