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疯狂”融资背后的原因
2015-01-04 09:49:00
1257
0
新浪科技 穆媛媛


  资本青睐为哪般?

  商人无利不起早,打车软件烧钱补贴并非一场公益运动。

  2013年下半年,在分别获得了阿里、腾讯数亿美元投资之后,打车软件市场从“百家争鸣”步入“双雄争霸”,快的和滴滴也由此掀起了烧钱之旅 。

  今年春节刚过,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不惜血本得掀起了请全国人民打车的活动,一时,滴滴和快的几乎成为了饭后谈资必谈话题。虽然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双方都停止了这种偏向营销的市场活动,但是双方其他补贴活动持续,比如,在微信圈风靡一时的抢打车红包活动,此前微信还因为屏蔽快的打车红包,将微信的开放策略推向了风口浪尖。

  不可否认,滴滴和快的的烧钱活动,是成效显著的。很多用户通过红包吸引下载了打车软件,用打车软件叫车出行的习惯也逐渐形成。竞争双方在市场上呈现出拉锯战的态势,市场份额也是旗鼓相当。

  事实上,打车软件只是棋子,背后则是腾讯、阿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对决。无论补贴司机、乘客,他们的意图非单纯的打车市场,而是瞄准移动支付和其背后存在的巨大商业利益。

  因为打车软件不仅仅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打车行为本身具备使用频次高、普及率广的特点,而打车APP将出行与移动支付相“拉拢”,适合广泛传播。因而巨擘们除了积累用户规模、培养支付习惯外,还围绕着打车用户展开了精准营销。

  例如阿里的云平台阿里云,它将通过对用户打车习惯、打车路径以及用户阶层等数据进行分析后,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优化所提供的服务。很明显的一个例证,打车软件刚刚兴起之时都是无差别推送,而现在则有了地理距离等多方因素的考量,这便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优化的结果。

  而这些用户数据对于整个移动支付的布局作用极大,因为使用打车软件必须开始定位服务,基于此来了解和培养用户及商家的的移动支付习惯,并向用户推送打车目的地的生活服务信息,实现多种服务内容叠加,从而与商家及消费者合作,获得赢利,无论微信还是支付宝都不曾放过这个机会。

  另外,支付在整个生态链布局中,属于最后一公里,只有牢牢掌握了支付,阿里和腾讯的O2O生态链才算完整,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移动支付的作用也关系着两大巨大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布局。因而,打车作为容易被用户接受的服务,是巨头提高移动支付渗透率的绝佳工具。

  易观智库副总裁李智坦言,打车软件带来的启示或许是发现解决单点问题的场景,才能盘活线上线下的用户和资源。

  这让一直对中国大陆市场垂涎的Uber,也念起了中国这盘经。12月17日,百度宣布与Uber达成合作和投资意向,未来双方将在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化市场、拓展中国O2O服务三个方面展开合作。Uber的打车服务将接入百度地图、百度移动等App之中,百度钱包作为支付体系也将纳入合作之中。至此打车软件市场终于BAT三足鼎立。

  正如大家所知,百度在支付领域发力较晚,百度钱包在今年4月中旬才完成品牌构建,虽然之后一直大力进行市场推广,但是仍然没有一个好的着力点切入到消费场景之中。Uber,或许是百度钱包目前最好的选择。

点赞
收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