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卡市场的“攻城掠地”变得愈发激烈与艰难之际,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意识到,“服务”才是企业未来必须征服的下一个“蓝海”。但如何才能在“蓝海”中潇洒遨游,潮起潮落间依然屹立潮头,却是每个志在实现更好发展的企业都必须直面的巨大挑战。陕汽
重卡从2009年率先在中国重卡行业提出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战略,至今其所取得的成绩,令之成为行业内深耕服务这一“蓝海”的领航者。
数据显示,在2010年达到年度10万辆产销规模后,2014年陕汽重卡再接再厉,年初至今的工业总产值已突破440亿元。特别是日前在西安召开的2015商务年会上,陕汽重卡更将“服务”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明确表明服务型制造战略要在接下来的2015年成功落地。其中,无论是陕汽德龙X3000的正式上市,还是“车轮滚滚服务平台”的发布以及“千人创富计划”的启动,都是为了能让陕汽重卡带给客户更有新意、更具价值的服务。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2009年提出战略转型开始,陕汽重卡也是经过一步步摸索才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服务型制造之路。回望这五年来的心路历程,陕汽控股集团董事长方红卫感触良多,并在商务年会过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一道出。在他眼中,施行服务型制造战略的陕汽重卡要成为客户永远的好朋友,要以客户需求来主导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开展,而产品和服务更要在未来高度融合,从而形成“大服务”势态。
一切比“想象的”要美好
方红卫坦言,最初,陕汽重卡想要战略转型,“出发点”非常简单:从制造到服务,可以带来更多商业机会。并且,他不讳言,起先,在制造的基础上去增加服务的内容,只为更好地协助、促进产品销售,带来新增业务和更多收益;只是后来,陕汽慢慢发现,服务领域比制造领域的商机大的多,做服务也比预想的要“有意思”,服务尚是一片辽阔的“蓝海”,客户需求真真十分的旺盛。在他看来,服务型制造要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服务型企业的运营模式要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关注客户运营全过程,而这里面商机无限。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制造一辆重卡可能涉及30万元,但客户使用一辆重卡或会涉及500万元,甚至更多。这就提醒所有重卡生产企业:是继续抓着30万元不放,还是将目光置于更具诱惑力的大蛋糕--500万元身上?并且,中国重卡市场一年的新车销量目前是在七、八十万辆上下,以前反复研究如何多卖几辆车、多增几个点的市场份额。可若从市场保有量的角度考虑,市场上现有重卡数量是数以百万辆计,其中蕴含的大量需求,对比之下已然显然非常突出。
为此,陕汽重卡做出抉择:从制造跨入服务,从红海进入蓝海,从关注产品增量转而关注市场存量,眼光放得更为长远。“曾经那种看到物流等市场有需求就拼命上量,然后由于缺少竞争力而导致产品不好卖,最后要么降价、要么推销、要么加任务给经销商的模式,将被淘汰。陕汽重卡已经抛离这种传统而落后的方式,正‘以客户为中心’,拉近与和客户间的距离,真诚地为他们付出,帮他们维护,切实发现、满足他们的真实需求。”方红卫如此解释着陕汽重卡发力服务领域的动力和源头。
需求至上的“正向思维”
从制造到服务,难的不仅是商业模式的转型,难的还有思维方式的转变。基于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和把握,陕汽重卡在产品开发上从逆向思维转到正向思维,就是一次飞跃。而本次商务年会期间上市的X3000就是陕汽重卡正向研发之作,其建立了产品与技术的战略研究、服务型技术开发、产品平台开发、应用工程四个梯度的正向研发体系,借助陕汽重卡在产品、基础服务和后市场服务的优势,实现了产品和服务的无缝对接,以及“省油、皮轻、耐用、轻松 、安全 、智能”等六大突破,在长途高端标载牵引车市场上,更与现有产品形成合理搭配与优势互补。
并且,引导产品开发从逆向到正向,是很大的跳跃与进步,是建立在各方面能力都逐渐提升的基础上的。曾经,企业以为天经地义的事情,站在客户角度往往变了个样。“譬如,最近陕汽重卡在讨论2015年质量方针相关问题。过去,我们定质量目标,提升什么、改进什么,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以为这样做好了就真的够了。可从客户角度出发,你的改进措施却未必是他们要的进步方向,并非有价值的。所以,正向思维让陕汽重卡认识到,哪些方面体现着客户对企业的评价和认可,这些方面才应该是企业的质量目标。”方红卫表示。
再具体点说,当客户认为,重卡的间隔故障里程应是1万到2万公里时,
重卡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行驶里程应达100万公里时,企业就该以此为目标开展工作。而这,不仅需要企业解决某一个问题,消除某一块短板,而是全方位的自我提升。在此,仍以X3000为例,陕汽重卡推出这款新车也非一个简单的看得见的产品,而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涵盖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以及客户运营的全过程,把客户和企业自己都融入到了一个大物流的环境中去,而这些都是在产品研发之初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规划”好的。
未来会是“大服务”的天下
当企业换位思考后,带来的不仅仅是增多的商机,逐年提高的竞争力,还有其与客户之间关系的升级与变化。以往,客户与企业的关系或是“你买车、我交车、你付款、然后再见”的过程,但现在,企业希望和客户做永远的朋友,希望精心打造的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服务得到客户的认可。“如果说过往产品和服务的关系是服务躲在产品背后。现在服务也要走上前台,产品和服务是‘大产品’的概念,仅仅是有形和无形之分。当然,产品和服务的最佳结合,还不是‘大产品’,而是‘大服务’。”方红卫坦言。
那么,“大服务”缘何被陕汽重卡如此重视?原因在于,客户购买一款产品,总是更多地关注使用结果,而非过多地关注产品本身。要想使得客户体验更好的使用结果,就离不开服务的全面优化。正如病人购买药物,关注的是身体健康,而非药物本身一样,客户买买卡车,不是单纯因为车有多好购买,而是看它到底能为客户带来多大的价值收益。所以,产品服务需要高度融合,在服务中要能看到产品。而未来,产品、解决方案本身其实都是一种服务,这就是“大服务”的理念。
不过,陕汽向着“大服务”的目标前进也难免经历波折。一些渠道和经销商最初仍有一些不解:客户买车就好,何必还要理会他们的其他需求?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转型深入,更多的人开始理解陕汽重卡的苦心,其推出的“车轮滚滚服务平台”也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发展大势,成功将过去碎片化的服务平台化,涵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和物流全过程。其资源充足、方便快捷等优势自不必说,同时也更能凸显陕汽
重卡在客户价值提升上的创新和努力,也为企业实现“大服务”、执行服务型制造战略、在服务“蓝海”中领航前行增添了厚重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