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卫东代表直击痛点,从货车进城吨位标准不一到工匠精神缺失 ...
第一物流全媒体3月9日讯(微信:cn156news 记者董建伟)
自2008年1月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在过去8年时间里,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多项建议直击社会和行业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而自去年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建议”和“劳动合同法修改建议”后,今年再度赴京的姜卫东又带来了多个精心准备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 姜卫东
在3月5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第四组小组会议上,姜卫东在发言中谈及了食品安全等话题。而在会前的采访中,姜卫东则向现代物流报记者透露了今年他为汽车和物流行业准备的两点点建议。并且,针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一些“热词”“新词”,姜卫东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再提两点建议——
大型货车驾驶证申请年龄应上调5周岁
全国各地货车进城吨位标准应实现统一
为进一步完善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和管理制度,优化机动车驾驶证考领程序,公安部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做了多处修改,并于今年2月正式对外发布,同时明确了新修改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将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引起了姜卫东的注意。他发现,站在公路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角度去考量,新修改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仍有一项内容不尽完美。因此,在本次全国两会上,他便就此提出了:针对大型货车等车型驾驶证申领年龄应该进一步放宽的建议。
目前,依据现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在“申请年龄条件”一项中明确指出:申请城市公交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或者有轨电车准驾车型的,在20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申请牵引车准驾车型的,在24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
但是,我国公路运输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当中,对货车司机的需求量其实一直很大。而且,50-55周岁之前的人群中,也有一部分对货车驾驶资格有着实际的需求。基于行业发展需要及个体工作或生活需要,姜卫东建议大型货车等驾驶证申请年龄条件放宽到55周岁。
同时,另一项关于货车方面的建议,则锁定了物流行业的一项顽疾。近年来,怎样推进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物流效率提升始终都是个“老大难”,其中很多城市配送企业更是多年面临着“进城难、停靠难、装卸难”等三难问题。而针对货车“进城难”一项,这一次姜卫东有话要说。
作为国内知名企业,五征集团现有三轮汽车、汽车、环卫装备、农业装备和现代农业等五大业务板块,旗下奥驰汽车深受物流用户欢迎。但是,在与国内各地用户广泛接触后,姜卫东了解到,很多城市在货车进城上都有不同的限制措施,而在吨位标准的统一上问题一样很大,他认为不妨对此率先解决。
据了解,出于交通拥堵和尾气治理等方面考虑,现在很多城市针对货车都在采取分时段、分区域限行措施,一些城市更是明文要求市内部分区域24小时内禁止货车进入。其中,令不少司机头疼的是,明明同样吨位的货车,在一定条件下可进入A城运输,但在B城反而会遭到禁令。
为此,姜卫东出于提升物流企业日常运营效率角度及为更多货车司机谋求更好驾驶环境角度出发,提出如下建议,即在一定条件下,对货车进城的吨位标准进行统一规定,0.49吨也好,1.5吨也罢,只有全国标准统一起来,货车才真正可以做到高效运营,货行天下。
建言行业发展——
做好产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内容
大力创新是中国制造业再提升真正动力
自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到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供给侧改革是发展战略重点,是“衣领子”“牛鼻子”, “供给侧改革”显然已经成为当下经济领域的高频词汇之一。
而不出预料,本次两会召开期间,供给侧改革同样也是各家媒体及代表委员们都很热衷谈论的话题。很多专家认为,供给端的调控是中期调控,涉及发展方式的转变,部门结构的调整,技术水平的提高等等。而在姜卫东眼中,把产品做好也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姜卫东认为,车企是为物流业提供运输工具,其站在物流业的供给侧,在产品上的提升就是物流效率和成本优化的一个途径。因此,对于车企而言,做好产品是首位的。“中国这么大市场,为什么还有人愿意花高价买进口车,还不是因为它们的品质确实更为出众?”
与此同时,姜卫东也强调,市场经济发展至今,不同消费层次的用户已然很多,车企必须全力提升研发制造能力和产品水平层次,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而符合消费者需求,符合法规,是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上可以着力的重要部分。至于国家,则应为企业创建更加宽松的环境,增加企业竞争力,为其降低成本。
那么,如何才能把产品做好?创新绝对是关键手段。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希望激发中华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而对企业来说,创新也应是骨子里的精神和基因,唯有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现下,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去看,我们的产品研发实力较比改革开放初期自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人所共见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与一些汽车强国相比,中国汽车仍有很大差距。如果全球制造业按照水平等级划分,我国仍是落后美国、德国、韩国,而与印度等国家处在第四等级上的。
“即便如今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了,第一大汽车消费国了,可越是这样,我们越不能自我陶醉自我满足。我们要做的一些事情还很多。”姜卫东表示,国际品牌之所以享誉世界,是因为其产品技术实力过硬,是因为其在创新上不遗余力成果丰硕,甚至是集成技术这种方式,也不是随便可以做好的,是需要学习的。
此外,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及紧缺能源原材料进口。这说明,我国在生产制造领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具体到创新,是政府、企业、全社会都要做的事,企业尤其要把它做到位,企业创新能力强弱关乎一个产业的强弱。
关注两会热词——
分享经济成今年中国经济领域最新热点
工匠精神首次提出即引起各界共同关注
分享经济是什么?依据百度百科提供定义,分享经济也被称为点对点经济、协作经济、协同消费 ,是一个建立在人与物质资料分享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分享经济之下,不仅仅是主动的应用别人的众享成果,更是将自己手中的闲置资源众享给别人。
而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有两处明确提及了分享经济。第一处是,“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 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另外一处则是,“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对此,姜卫东在人民大会堂聆听学习审议报告时,也清楚地注意到了这一热词的出现,并十分看好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态势。
在姜卫东眼中,分享经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应该是有着很高层面的考量,它是有望助力国家几千万人脱贫致富的一项举措。同时,站在企业角度去衡量,分享经济倡导的又是资源、信息的共享,使之形成一个合力,这将利于企业之间共赢发展。
当然,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不止有热词,也有“新词”涌现。比如,其首次提及了“工匠精神”,原文则是“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该“新词”一经出现,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报告中,“工匠精神”显然已被认为是提升消费品品质,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中的一个要点。那么,数十年在中国生产制造领域打拼的姜卫东,他又是如何去解读所谓的工匠精神的呢?
姜卫东告诉记者,其实,工匠精神自古有之,它是过去的工匠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只是现在这种精神提及的少了。毕竟,很多人认为,随着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普及应用,工匠精神反而不再是必需品,有些不合时代了。而姜卫东认为,事实绝非如此。
就汽车业来讲,一个小螺栓都有具体工艺要求,其操作精度之高甚至有点苛刻。而放大到一款汽车产品上,更是相当复杂,从研发生产到质量管控等每一个环节,都须保证不能出现一个参数的差错。如此种种,岂能离得开工匠精神的专注、认真和韧劲。也因此,姜卫东直言,工匠精神不是无用处了,而是太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