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晚,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哈马斯就加沙地带停火达成协议,停火协议第一阶段将于2025年1月19日正式实施。
停火期间,作为协议的第二阶段,以色列将就实现永久停火与哈马斯进行谈判。
(美军在中东 来源:WSJ)
这也带来一种可能:即也门胡塞武装为声援加沙地区人民而袭击红海和阿拉伯海船舶的军事行动是否暂停,红海及波斯湾等航道危机是否解除?
不过,对于停火协议,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此强调,该协议将争取“长时间停火”,以换取所有人质获释,但并不意味着终止战争。
而近年来,中东地区的战乱,也造成这个欧亚物流枢纽危机四伏,未来会怎样?
自2023年以来,中东地区多国形势依旧复杂:叙利亚在内战拖延十余年后,仍在艰难推进重建;黎巴嫩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与政治僵局;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因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与封锁,依旧出于人道主义危机边缘。
而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国际能源市场与全球物流供应链频繁波动,都对中东的未来演变产生深远影响。
中东地区尤其是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石油与天然气运输重要枢纽。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2022年前后,约有每天1700万桶原油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占全球海运原油贸易的近三成。
2024年中东冲突导致海峡航运受阻,推高了全球油价。2023年油价一度在每桶75—85美元区间波动,如地缘政治风险突然爆发,可能快速上探90—100美元/桶。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阿曼和伊朗之间,连接阿曼湾和波斯湾。所有试图从该地区运输原油产品的船只都必须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虽然霍尔木兹海峡最窄处仍有 21 英里宽,但唯一有足够深度供油轮通过的地方位于海峡中心一条两英里宽的走廊上。
原油运输商不可避免地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这进一步增强了该海峡对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成员国的战略重要性。该组织的许多重要成员,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和伊拉克,都依赖该海峡出口原油。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协会的数据,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海上原油交易必须通过霍尔木兹海峡,2016年每天仅有不到2000万桶通过该水道。
虽然其中一些国家有可能通过管道绕过海峡出口原油,但这些业务的能力不足以满足原油总产量的大部分需求。
下图显示了三条最大的输油管道运营情况,其中沙特阿拉伯东西输油管道的输油能力最大,为每天 480 万桶石油,其次是哈布山-富查伊拉输油管道和阿布凯克输油管道,输油能力分别为每天 150 万桶和 35 万桶。
最近竣工的哈布山-富查伊拉管道是专门为避开霍尔木兹海峡而设计的,它将西部油田与阿曼湾连接起来,如果紧张局势继续升级,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可能会考虑采取这一举措。
(霍尔木兹海峡 来源:WSJ)
1.叙利亚局势:重建之路漫长
2024年12月9日,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在闪电攻势中占领了大马士革,总统巴沙尔·阿萨德逃离该国,这是该国经历了13年内战后令人震惊的形势转变。
叙利亚内战始于阿拉伯之春,后来升级为一场多层面的血腥冲突,涉及国内反对派、极端主义派别,以及包括美国、伊朗和俄罗斯在内的国际力量。超过50万叙利亚人丧生,数百万人逃离家园。
仅用了一周多时间,叙利亚叛军就占领了叙利亚西北部大部分地区。首先,叛军占领了叙利亚最大的城市阿勒颇,然后是哈马和霍姆斯。随后,他们进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政府军溃逃,叛军不战而胜。
阿萨德政权的垮台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多年战争摧毁了叙利亚的能源部门,自2011年以来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大幅下降,资源和设施掌握在不同参与者的手中。叙利亚人在准备重建国家的同时,曾经是其经济重要支柱的石油和天然气产业却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
2.黎巴嫩困局:真主党、经济危机与外部压力
黎巴嫩位于地中海东岸,扼守欧亚非战略要道,三面陆地,西临地中海,与叙利亚和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国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比天津略小。
黎巴嫩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历史上一直是各个帝国王朝扩张、征战途中的要塞,进入20世纪后则夹在中东两大宿敌的中间,难以独善其身,终究怀璧其罪,成为别人相互厮杀的战场。
当今世人对这个面积一万平方公里的中东小国如果有印象,那么最主要的有两点:战乱不断,以及曾经的繁荣辉煌。
联合国机构2024年11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自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的袭击已造成黎巴嫩3100多人死亡,1万3800多人受伤。冲突地区的医院有八家无法运转,九家处于半运转状态,六家受到损坏。
黎巴嫩全国已有 140 万人和超过 87.5 万人在境内流离失所。
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自1月以来,已有61.8万人获得了粮食或现金援助,但需求远远超过供给水平,迄今为止1.16亿美元募捐呼吁仅有6%的资金得到落实。
3.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加沙封锁与哈马斯困境
以色列自2007年哈马斯掌控加沙后,对加沙实施海陆空全面封锁。2023年下半年,国际援助组织如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多次警告,加沙地区人道形势严峻:供水、供电、医疗资源持续短缺。
约220万加沙民众在不足360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生活。
近年来,由于以色列的定点清除行动,加沙地区多条地下武器走私通道被摧毁,哈马斯在军力与资金供应上受到一定打击。不过,目前尚无权威消息表明其完全“遭受重创”或“退出政治舞台”。
与此相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NA)在约旦河西岸的影响力也受制于内部政治分歧,巴以和平进程依旧前景不明。
若美国新一届政府继续减少对中东的军事投入,同时加大对以色列、沙特等传统盟友的经济与外交支持,地区权力真空可能随之扩大。在对伊朗、高油价等问题的博弈中,美国对盟友的倚重或将加深,但对叙利亚、也门等热点冲突的直接介入度或进一步降低。
(美军在中东 来源:BBC)
自2017年特朗普在任期间,美国已实施超过3900项制裁措施,相当于平均每天实施3次。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这些制裁的主要对象包括与伊朗、朝鲜、中国、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相关的公司、个人,甚至包括油轮。
其中,伊朗是特朗普政府制裁次数最多的国家。2018年,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恢复对伊朗的大量制裁措施,导致当年制裁行动数量急剧上升。据统计,此前从未有任何一届美国政府在一年内实施超过700次制裁。
美国原财政部长姆努钦在本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政府在应对伊朗问题上“非常有效”,并声称:“如果没有我们的制裁,伊朗将利用数百亿美元支持恐怖主义活动、研发导弹以及在该地区从事其他不良行为。”然而,事实证明,美国的“制裁大棒”并未迫使伊朗作出妥协。
特朗普在2017年首次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宣布将美国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并承认其为以色列的首都。这一举措显示了对以色列的强力支持,但同时遭到阿拉伯世界的广泛批评。
此外,他推动了“亚伯拉罕协议”,成功促成阿联酋、巴林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为地区和平与经济合作开辟了新局面。
2024年再次当选后,预计特朗普将继续深化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但这一政策可能进一步边缘化巴勒斯坦问题,导致地区和平进程面临更大挑战。
特朗普在2018年退出《伊朗核协议》,并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政策,重新启动石油制裁和金融限制。这些措施导致伊朗经济遭受重创,石油出口量一度在2019年降至每日66万桶。
然而,到2024年,尽管美国的制裁仍在持续,伊朗的石油出口量已显著回升至每日160万桶,几乎是制裁高峰时期的2.4倍。这一回升主要得益于伊朗通过“灰色市场”和秘密航运渠道绕过制裁,以及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但如果特朗普再次加大制裁力度,伊朗的经济复苏可能再度面临困境。
由于避开苏伊士运河的船舶需要更长的航程,导致目的港口在同一时间段迎来更多船舶靠泊,港口拥堵愈发严重。
据国际港口协会(IAPH)在2024年2月发布的全球港口拥堵指数显示,包括荷兰鹿特丹港、德国汉堡港在内的欧洲主要集装箱港,平均等待时间比2023年同期上升了约15%。
与之相应,亚欧航线运费在2024年第一季度一路攀升,根据Drewry的世界集装箱指数(WCI),2024年5月的亚欧航线40英尺标准集装箱(FEU)平均运价已涨至5,568美元,较2023年同期上涨近20%。此外,Freightos Baltic Index(FBX)的最新数据显示,亚欧通道在2024年3—5月的累积涨幅也超过18%。
在海运风险与运费双双上涨的背景下,中欧班列凭借其较高的准时率与稳定性,成为众多企业的替代性选择。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国铁集团)在2024年4月对外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300列,同比增长12.5%,运送标箱数量达45万TEU。
其中,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到达波兰的东通道依旧是最热门路线,占中欧班列总量的约65%;中通道、西2通道等较为新兴的线路也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为各企业分散地缘政治风险提供了更多选项。
除了中欧班列之外,其他陆路和海陆联运通道也在不断扩张。
中亚地区多国正加快铁路基建,伊朗与土耳其的跨境铁路项目进展明显加速。2024年3月,伊朗交通与城市建设部在一份官方声明中透露,伊朗全年铁路货运量预计可突破6,500万吨,比2023年增加**10%**左右;土耳其方面则继续投入资金完善中土跨境铁路,并将港口与铁路实现更紧密的衔接。与此同时,“南北国际运输走廊(INSTC)”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大幅提升印度洋、波斯湾与欧洲之间的货运吞吐能力。
在北美地区,航运市场同样面临各种压力。受巴拿马运河枯水期影响,运河水位一度不足,限制了大型船舶的通航能力。巴拿马运河管理局(ACP)于2024年5月的最新简报显示,受此影响,经过巴拿马运河的大型集装箱船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导致北美东岸港口的物流流量有所回落。
与之相对,北美西岸港口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吞吐量出现小幅回升,据洛杉矶港与长滩港联合公布的数据,2024年前四个月合计处理了665万TEU,同比增加3.2%。不过,受全球通胀压力与供应链不确定性影响,北美航线的平均运费仍处于高位,部分商品的运输成本较去年增长了10—15%。
日本邮船通运(NYK)在面对上述复杂局势时,迅速采用多线并进策略。“中越班列”与“中老班列”成为其突破口,成功搭建起从东亚经东南亚再辐射至欧洲的陆路运输网络。NYK在2024年3月对外公告称,上述两条班列的季度货运量合计达到3万TEU,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5%,尤其是电子元器件与快速消费品的运量增幅最为显著。
在北美地区,NYK携手加拿大与墨西哥的港口和铁路公司,通过强化跨境铁路转运能力,来减缓美国西岸港口可能出现的拥堵。同时,该公司也在北美西岸投入了新一代自动化装卸系统,日均货物处理效率同比提升12%。
编辑: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