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港上海港,走在绿色转型的最前沿 | 物流“双碳”行动
2022-07-02 20:23:26
1134
0
掌链 雪晴

6月23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关于促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高能级航运服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拟加快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特保区”)高能级航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建设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

其中明确提出,鼓励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电力、氢能、液化天然气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航运业推广运用,加快推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image001.jpg

港口业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推动绿色港口建设是港口业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港口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关键。

上海港作为中国第一港,乃至世界第一港,走在了港口低碳转型的前端。掌链·第一物流网《物流“双碳”行动》系列话题第三期,梳理碳中和背景下上海港绿色转型中的经验与成果。
一、政策保障奠基

上海集团绿色发展是建立在内部的系统化顶层设计基础上。

据上港集团官网信息显示,早在2015年,上港集团就制定了《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节能减排专项规划(2015-2020)》和《上港集团创建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计划从7个方面安排了29个重点支撑项目。

2016年修定了《上港集团创建绿色港口主题性项目重点支撑项目汇总稿(调整报告)》,计划实施RTG混合动力改造、自动化码头建设、LNG等清洁能源应用、港口船舶岸基供电、绿色照明、信息化平台建设等25个重点支撑项目。

2017年重点落实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项目的收官工作。2018年对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项目验收的结果显示,总节能量约9.1万吨标准煤,代替燃料量近4000吨标准油,碳减排放量达13.2万吨。

上港集团“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坚持推进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科技港口、效率港口建设。

二、上海港全方位绿色升级

1. 修建岸基供电项目

上海港口使用的新型岸电可使船舶每次靠港减少高达95%的污染物排放量。

2

2016年,上海吴淞国际邮轮港1号泊位岸基供电项目建成投运,这是亚洲首套、世界最大邮轮变频岸电系统;2017年底,已建成岸电设备9台套,其中冠东2台套、洋山四期3台套、国客2台套、吴淞口邮轮港2台套。

2. 新旧动能转换

上海港持续进行更新柴油动力集卡,淘汰黄标车,进行LED照明节能改造,使得绿色装备和绿色技术在港口得到推广应用。2020年,上海港绿色动力RTG比率达到87%,主要生产装备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3. 形成LNG加注能力

作为国际船用清洁燃料,LNG(液化天然气)相较传统燃料油,CO2排放强度低25%,NOX低90%,SO2、Pm排放几乎为零,越来越多的航运企业使用LNG或者双燃料动力船舶。

image003.jpg

图源:上港集团官网

2022年3月15日,上海港圆满完成中国港口首次LNG(液化天然气)“船到船”同步加注作业,上港集团旗下全球最大LNG加注船“海港未来”轮在洋山港区盛东码头通过“船到船”——靠泊大船外档并使用吊装软管加注LNG燃料的高效便捷方式,为达飞集团中美“珠江快线”上的15000标箱LNG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锡米”号,顺利提供保税LNG同步加注作业服务。

这大大缩短了大型国际船舶在港停泊时间,也意味着上海港成为全球少数拥有“船到船”同步加注服务能力的港口。

4. 港口自动化建设

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在建设上应用了远程操控桥吊、全自动轨道吊、全电驱动AGV、智能调度系统、第二代港口船舶岸基供电、节能新光源和太阳能辅助供热等先进技术。使得洋山四期码头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相对于传统集装箱码头具有更突出的优势,也为建成零排放的绿色码头奠定坚实基础。

5. 港口信息化建设

在系统开发方面,洋山四期“科技芯港”创新团队研究,自主创新研发出ITOS系统,构建自动化码头“大脑”,技术性能和功能参数均达到了当时的国际领先水平。

image004.jpg

图源:上港集团官网

生产筹建方面,团队积极协调各项生产要素,采用“单机种和多机种双联调”模式,仅用8个月时间完成开港所需的3条作业路全流程贯通。

2021年1月20日17时,随着长江多式联运公司第一张电子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顺利开出,标志着上海港的信息化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一方面,电子发票系统通过数字媒体形式传送与保存发票内容,不需要纸质载体,支持实时查验、重复下载和永久存储,更没有印制、存储和流转成本;另一方面,发票从申领、开具、流转、查验等都可以通过税务机关在互联网上进行,极大降低了发票使用风险,其便利性、安全性等优点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

6. 深化运输结构

2022年3月16日,上港集团重磅推出“集装箱陆改水”服务,服务涵盖上海港洋山片区、外高桥片区各码头至长江及长三角区域相关港口,缓解上海港公路运输资源紧缺压力,助力保障疫情期间物流运输通畅。

image005.jpg

图源:上港集团官网

不断推进ICT(内陆集装箱枢纽)业务模式,依托苏州、无锡等地发达的水公铁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和上港港航物流资源的集聚优势,将港口服务前置到腹地货物集聚点,形成“宜水则水、宜铁则铁、宜公则公”的ICT业务新模式。

三、绿色港口未来可持续发展建议

1. 开展港口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

有效的核算、评价,才能对核心关键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当前,我国港口行业尚未核算全行业碳排放,港口企业也并未进行港口碳足迹的测算。港口企业应开展碳足迹测算,了解影响港口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如能源结构、技术水平等,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减排行动,促进港口低碳绿色发展。

在未来,实现港口碳减排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对港口碳足迹驱动因素进行测算,碳足迹的测算,对明确和完善降低港口碳排放的方向和具体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对标国际绿色港口提出碳中和目标

当前,国际上部分港口企业已实现碳中和,包括荷兰的鹿特丹港、瑞典的哥德堡港、美国的长滩港等。设定碳中和目标正在成为国际港口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而我国港口企业在这方面的认识和行动都明显不足。

目前,我国石油、化工、煤炭、钢铁、电力、汽车等行业都宣布了各自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计划和路线图,在“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港口行业作为高碳排放行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设置港口行业阶段性碳减排目标,制定碳中和目标及实现路径,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低碳发展。

2. 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

绿色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支持贸易交易的供应链融资手段,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对绿色可持续发展危害的同时,为利益相关者创造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绿色供应金融不仅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能通过关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减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赔偿或关停风险,进而降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形成。

针对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绿色供应链金融可以引导企业加大绿色投资,减少碳及污染物的排放,推动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

(编辑 雪晴)

 底图.jpg


点赞
收藏
雪晴
共发表58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