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12月1日讯(微信:cn156news 记者 温瑞连)
近日,百胜中国被爆要成立独立的外卖平台,引起业内关注。事实上,自今年5月份百胜中国收购到家美食会后,业内一直猜想其有意入局外卖O2O市场。此次爆料,百胜中国已经开始为外卖公司的成立招兵买马。
如滴滴快的、摩拜OFO、以及这几天比较热的货车帮与运满满。当行业只剩下两大巨头时,大家想的是对峙的结果,要不就是以合并的方式结束战争,要不就是有一方难以支撑,退出市场。
而外卖行业,经过了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合并后,也剩下两大巨头的对峙,当大家都在选择站队时,百胜中国要平地崛起第三家外卖公司,有何战略考量?外卖市场有什么样的特殊性,是否还能容得下第三家?
企业整合是战略非共性
外卖市场还未饱和
近日,腾讯科技发布了《企鹅智酷中国科技&互联网创新趋势白皮书(2017)》,其中在关于未来5年互联网企业趋势时指出,外卖行业整体未来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外卖市场还未饱和,暂时还未达到整合阶段,如果发生整合很可能是企业自身的战略考量,而非行业共性行为。
外卖市场从最初的多家齐头并进,到目前的美团外卖与饿了么的对峙,行业看起来似乎发展到了整合的局面。但事实上,目前,外卖平台行业渗透率还不足7%,以外卖为主的上门服务渗透率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包括生鲜、水果、超市等系分品牌的O2O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饿了么CEO张旭豪也曾公开表示“外卖行业下半场”还未到来,行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事实上,外卖行业大多数的变化资本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百胜中国要建立外卖平台还有一定的空间。
首先,中国外卖市场的渗透率还远远不够,百胜入局后或许能够在流量上分得一杯羹。其次,从业务上来讲,目前,饿了么与美团外卖的用户重合程度高,双方都缺乏对细分人群的精细化运营,百胜餐饮是全球最大的连锁餐饮集团,旗下拥有肯德基和必胜客两大餐饮品牌,其长期服务于城市中高端用户。自建外卖,依靠自有标准化的实体门店,精细化运营特定人群,或能寻得出路?
标准化门店管理
百胜独立做外卖有胜算?
随着中国外卖业务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百胜中国的外卖业务所占比重逐渐加大,另一方面,线下本土品牌崛起也对其门店销售进行冲击。据了解,2017年,百胜中国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外卖服务销售额分别占到了公司总销售额的 12%、13%、14%,因此百胜中国通过加强外卖业务实现营收已经是趋势。
百胜中国做外卖的优势,首先是其门店自带流量。截止到第三季度,百胜中国在国内已经有 7747 家线下门店,其在中国北上广等城市已经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在用户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这部分线下流量能够转化成线上流量。同时,线下大量的实体门店也是推广的重要阵地。
百胜中国CEO Micky Pant此前表示,百胜中国的忠实消费者达到1亿,移动支付占比达到40%,4900家店面可以提供送餐服务,送餐销售占比已经达到了13%,这些都为百胜做外卖提供了基础。
其次,是百胜的外卖基因。自收购到家美食会后,百胜中国能将餐饮业务与到家美食会的技术基础设施相结合,在外卖配送团队上,百胜旗下自配送队伍宅急送的加码,能够很容易实现外卖业务协同整合,提高效率。
最后是其连锁店铺品牌的优势。美团饿了么作为第三方开放的外卖平台,接入外卖平台商家的餐厅参差不齐,餐企管理方式不同,餐厅出餐品类不统一,在品质和源头上难以管控。因此,经常爆出幽灵餐厅、无证无店商家、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外卖总在风口浪尖。
而百胜中国旗下的肯德基和必胜客品牌店铺,以线下统一形象、统一标准的自营实体店为依托,其餐品品类以及服务都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食品来源都有迹可循,在店铺管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自营配送团队也能够提供很好的配送服务体验。
以品牌优势从城市中高端用户着手,精细化运营用户。而此前收购的到家美食会,也是定位于北上广等中高端用户的餐品服务平台。二者的结合或许会有更大的潜力。
寻求市场话语权
形成外卖新品牌
近几年,随着中国外卖的发展,百胜旗下店铺也作为商铺陆续入驻平台。2015年,肯德基入驻美团外卖,并与饿了么达成了合作;这一年,必胜客也与大众点评达成外卖合作,外卖服务迅速覆盖到北京、上海共100多家必胜客餐厅。
目前,中国市场的外卖平台,有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外卖两家,虽然市场还未形成垄断的局势,但入驻平台的店铺在定价等方面逐渐失去了话语权。作为旗下拥有7747家实体店铺的大型连锁餐企,显然不想被外卖平台所主导。
事实上,外卖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中小型餐企混战于平台,对于肯德基必胜客等连锁餐企来说,逐渐会模糊其品牌形象。因此,百胜中国或想能够从外卖平台脱离,形成独立的外卖品牌,同时也能获得在市场中的话语权。
目前,消费者频繁切换于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外卖APP的状态,如何让消费者手机端再多一个百胜的APP,还需要经过与两者的一番竞争。除此之外,肯德基等线下门店除了食品吸引人外,其门店供人休憩、打折送礼等良好的购物体验也是大的吸引,这些体验能否延伸至线上?没有了这些体验销量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