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过程须管控 精细管理是必然
2015-11-24 10:16:00
1095
0
第一物流网 赵方婷
  第一物流网全媒体报道:

       编者按

  初冬的早晨,冷风飕飕,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OSO公司内却温暖如春。在这里, 《现代物流报》记者见到了OSO公司创始人兼CEO韩飞。年轻帅气,身材挺拔,气宇轩昂,但这位 “男神”却有着丰富又传奇的行业经历。

  在他的口中, “精细化管理” “过程管控”等词儿频频迸出,清晰的概括出行业难点和问题,也用简明扼要的语句,勾勒出他心中的物流蓝图——让国内物流过程的控制更加智能和现代。

  

       19岁时的韩飞,已经展现了与同龄人的诸多不同。

  那一年,他拿到了全球“Java 杯”精英赛冠军,大学退学,参与并主导了中国国税和联想供应链的多个重大软件开发项目。其后,开启了他的物流“男神”之路。他先后参与为Del、HP、上海烟草、夏普架构供应链系统,并创办跨境零售电商,在成功为美国一家大型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提供解决方案之后,OSO 将未来的发展重心转向了中国。

  2013年,韩飞在北京成立了OSO公司,与来自DHL、微软、通用汽车、伊藤忠商事、联想和SYNNEX的伙伴们一起,专注于物流业现场资源及过程的管控,将规范性的作业指导植入软件,提供新一代的深度物流解决方案,让操作过程“傻瓜化”,从而改善和优化仓储、运输、同城配送和场区业务, 降低管理成本和培训成本,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关注过程控制

  “物流业应该是一个关注过程的行业。没有过程的管控,就只是一个进销存,这不叫物流。”韩飞说,“物流业本身就是一套生产过程,进料、存放、领料、加工、装载就是它的体现。”

  在他看来,目前国内有不少企业做物流,不论是仓储管理还是软件管理,很多都是仅停留在纸面和电脑上,很少关注实际的过程控制。这样的管理,只是记一些进库单、出库单、领料单、操作单等等,都是表面文案的体现,没有实际深入到过程的管理,做的是一套进销存的记账系统,这是不科学的。

  目前,物流的货物进库、出库、拣货、装卸等流程,大多靠人来操作,这在韩飞的眼里只能称作是“人工物流业”,他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这很不现实,稍微大一点的规模,复杂性一高,人员的素质一差就做不了,做了之后各种错误,各种效率不行,“物流是很科学的高科技的行业,但是人们却做成了很低科技的行业。”韩飞指出。

  可喜的是,今天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了,现在人们会说没有标准化,不知道怎么解决。韩飞指出,这其实不叫标准化,而叫过程化、流程化、细致化,要有流程,有细致,有标准。

  比如炒菜,一种办法像中国人的放盐少许,放糖少许,这也叫炒盘菜,另一种方法需要炒一盘一斤重的菜,需要放盐多少克,糖多少克,盐在第几秒钟放进去,糖第几秒钟放,油温控制到多少,火温控制到多少,每个细节全部在内,这就叫过程控制。如果没有这些,就写一个菜谱,自己炒,炒出来十盘菜的味道不一样,十个人炒菜的质量也不一样,速度不一样,效果不一样,甚至复杂了之后菜就炒不出来了,但是有了过程控制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像炒菜一样,把过程控制的方法编到了软件里,就是我们要做的事。”韩飞说。

 

    让人变成“机器人”

  那么,通过植入一套先进的过程控制的物流解决方案和系统,能给中国的物流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韩飞告诉《现代物流报》记者,变化体现在两处:一是可以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和效率,二是可以让国内物流从业人员产生过程控制的意识,从而推动国内物流的国际化和专业化。

  物流的核心是质量和效率,形象地说就是“搬箱子”和“管箱子”,就看谁能管得好,搬得好,不出错。此外,还有标准化,能不能让一百个企业、一万个企业都达到这样的质量,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就是要把这些先进的科技和经验承载和复制之后,用到国内物流企业实际操作中,提高他们的作业质量和效率。”他说。

  韩飞凭借多年在美国的实践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物流和供应链理论,将美国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理论引入中国,并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国内需求,提高物流企业运作效率和质量。“把美国的先进东西引入中国,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他表示。中国从事物流企业的人员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新技术新理论的接受程度不同,先把美国的技术和标准降个等级引入企业,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再推行高的标准,人们接受也变得容易一些。

  据介绍,OSO目前的物流解决方案在国内已得到很好的应用。在安能物流,OSO的智能过程控制被应用在分拨中心及中转站数据的采集和分配上。通过数据动态的优化,分析货物等级,通过重要程度、距离远近、中转站、运力、价格等信息的分析,作出最优的分拨和配送路线,达到智能化、精细化的过程控制,这就是OSO提出的傻瓜式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的最佳应用。“精细化管理让人变成‘傻瓜’,过程控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东西,控制到仓库里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动作,让这些人变成机器人,是最高效的办法,也是最科学的办法。”韩飞笑着说。

  在比较中进步“现在中国和美国的发展路径,已经出现了一点不一样,也就是说那种美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已经开始不成立了,中国现在开始向着独立的方向、中国特色的方向在发展。”在随后的采访中,OSO公司知识产权总监薛林介绍了中美物流发展的不同点。政策准入、电商物流与物流发展阶段不同,是中美物流领域最大的差异。“在政策层面,中国和美国是有差异的,包括行业准入、管理,最简单的比如像无车承运人的资格,中国是不允许的”,薛林指出。此外,企业本身的技术、行业经验都有差异。

  在电子商务方面,美国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整个零售业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中国占比较高,中国的电子商务很强,对于物流,特别是快递的需求很强,比在美国的需求要强。而且美国私有汽车普及率很高,中国反之,对于快递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造就了中国目前快递业乃至整个物流业的迅猛发展。

  “这就如同五十年前的美国,”薛林说,“当时大概是20世纪60、70年代左右,那个时候美国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又加上石油危机,有着集中运输的市场需求,物流业有过一段发展,出现了联邦快递、曼哈顿之类的物流公司。”

  相比较我们的“双11”和美国的感恩节,可以看出很多不同点。

  首先是购物需求。国内“双11”已经成为一个疯狂的“剁手节”,在此期间释放出的电子商务订单需求是爆发式的,这里面积攒了很长时间的购物需求,集中在“双11”这天释放,订单量和发件量同比翻倍增长。而在美国,大部分是走零售,比如沃尔玛、家乐福,大量通过实体店铺消费。

  其次是物流水平。美国的物流行业是在一个比较理性的阶段,某些物流体验可能还不如中国,比如说从亚马逊买东西,隔日达需要买会员资格才能享受,当日达也要收费,这是一个较为良性的发展方式。而中国的物流行业因“双11”的缘故变得有些疯狂,中国物流人员工作超时,非常辛苦,为了更快的寄递速度,难免出现各种错误,也会走很多弯路,“双11”很忙,平时闲着,相对来说,这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状态。

  第三是技术手段。美国在这方面应用的更加广泛,包括物联网、卫星通信、仓库、自动捡货、分捡包装设备、智能机器人等,他们更多地是通过技术发展来提高行业的作业水平,而国内在这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可以说,美国的电商业务总量没有中国的多,但他们的物流处理水平又比中国强,他们的电商购物峰值没有中国表现这样明显,也不容易出现快递爆仓的现象,发展的较为平稳。因此,要想尽快发展国内物流业,提高技术水平已迫在眉睫。

  在国内,物流行业发展起点偏低,但发展很快,目标也很高,但苦于标准缺乏、技术落后、人员素质较差,长期落后于国外。为解决这些难题,OSO智能物流解决方案通过向导式的操作方式,让操作员尽快上手,避免错误多发,还植入了国外已经成熟的操作模式,对各个环节和节点进行精密的控制,从整体上使企业降低管理成本和人员成本,用更加智能的软件系统,让机器作业更为高效。

  “安能在使用了这套系统之后,人力成本降低到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得到了更多的实惠,通过实际操作和调试,更适用于中国的企业。”薛林这样表示。

本文同期刊载于11月24日《现代物流报》第A4版
点赞
收藏
赵方婷
共发表97篇作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