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行业新常态:发动机自制比例上升
2014-12-29 10:57:27
837
0
方得网 姚蔚
  2014年,重卡行业有哪些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否会持续下去呢?笔者总结,2014的重卡行业有三个新常态:发动机自制、去斯太尔化、高速标载物流(HIWAY)。

  下面首先来讲讲发动机自制。重卡企业自造发动机,是近两年的趋势,不过,2014年尤为明显。这体现在:福田与康明斯合资的重卡发动机浮出水面;华菱的汉马发动机通过两年大考;上菲红发动机占据上依红三分之一以上配套份额;一汽解放青岛基地加大集团内配套比例,以及陕汽新车型X3000力推陕汽康明斯的发动机。

  福田康明斯ISG横空出世

  今年年初,重卡行业踢爆一重大新闻——福田和康明斯合资的重型柴油发动机ISG横空出世,并配装到欧曼GTL的车型上。

  福田康明斯ISG在美国上市

  这个新闻无疑一个重磅炸弹,在重卡行业掀起了千层浪。

  在重卡行业,潍柴发动机曾经扮演着绝对王者的形象。即使是东风和一汽集团自身有重型柴油发动机企业,都还要用潍柴发动机配套,更不要说斯太尔系列或者与斯太尔密切相关的企业:陕汽、欧曼、红岩、华菱、江淮、大运,以及包括跟斯太尔关系不太密切的北奔。

  2009年~2010年,重卡行业井喷时,潍柴一机难求。无数重卡老总都要坐守潍柴门前,才能为自家争取到一些发动机资源。也正是那个时候,让很多重卡企业痛下决心,走上了自制发动机之路。

  正是那时,欧曼和华菱深受没有发动机紧缺之苦后,毅然决然启动自造发动机项目。相比东风、解放、重汽和陕汽集团内部有自己的发动机,这两家企业在重卡发动机资源紧缺时,首当其冲受到很大影响。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福田欧曼掌门人吴越俊提及因为发动机而影响的销量,都显得有些痛心疾首:“如果不是发动机的瓶颈……”“假如我们也有自己的发动机,”“如果我们也能和竞争对手一样的发动机资源”……同样,刘汉如在那个阶段甚至亲临潍坊,亲自督阵,以期能获取更多的发动机资源。

  2010年,争抢潍柴发动机甚至可以用“疯狂”两字来形容。凡事到了顶峰,也许就是下滑的开始。福田坐拥中国商用车老大头衔,当然不会在发动机的问题上受人牵制,仰人鼻息。华菱刘汉如则更是位敢想敢干的老总。这两个企业都是从2009开始上马了发动机项目。不同的是,福田选择依托已有的合资企业——福田康明斯,来完成重型柴油机的研发,而华菱则选择自起炉灶,自主研发制造发动机。

  这两个企业除了发动机上马时机和“导火索”相似之外,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略也很相像,都是在发动机正式配装之前,保持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因此,这两家企业的自产发动机出台后,都让行业为之震惊。特别是福田康明斯的ISG发动机,因为这是来自两个豪门——中国最大的商用车企业和世界最大独立发动机制造商合资合作的产品。而且,欧曼也是潍柴在集团外最大的配套整车企业,因此,这款发动机对行业配套格局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ISG发动机既然是福田和康明斯双方投入巨资研发的产品,未来在福田欧曼的配装当然会进一步增加。可以说,从2014开始的福田康明斯发动机对福田欧曼的配套,将会是个新常态。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