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中供应链脱钩or 欧盟寻自救? | 大变局与供应链2
2022-03-05 19:34:42
2126
0
掌链 胡雪芹

尽管西方国家的政客们都在呼吁企业与中国脱钩,将供应链转移到其他地方,但是现在中国的经济自由化越来越高,而且中国是疫情之下唯一增长的重要经济体,这让欧洲企业更加不愿脱钩。

2021年,中国英国商会对商会中的成员进行了类似的调查。调查称,英国企业仍致力于中国市场,并对2022年中国的经济前景抱有很高的期望。报告中称:“82%的公司将市场潜力作为2021年增加在华投资的一个原因,这些公司都预计2022年在华办事处再增派一些人手,但仍然有3%的公司正在逐渐地将在华业务迁出中国市场。”

1.jpg

新冠疫情下,欧中经贸合作保持强劲韧性和活力。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算,2021年中国与欧盟进出口总值达828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5%。 中国继续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欧盟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掌链•第一物流网《大变局与供应链2》,聚焦中欧供应链,以ZARA、大众汽车为焦点探究大变局下的欧盟供应链。

一、欧盟寻求自救,而非“脱钩”

2021年5月5日,欧盟公布其产业战略,该战略旨在希望加强单一市场弹性,并在对原材料、电池、活性药物成分、氢、半导体、云及边缘计算等六个战略领域减少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引发广泛关注。文件还提出另一个减少进口依赖的战略,即欧盟国家为云计算、氢能、低碳工业、制药和先进半导体等“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加大投入。

事实上,欧盟对于经济发展乏力、技术创新与应用滞后的反思由来已久,德、法、意等主要成员国纷纷推出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在国际金融危机与《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再工业化”、“工业4.0”、数字及人工智能等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2010年以来,欧盟层面已经出台了5份产业战略文件,2020年更是密集出台了《欧洲数据战略》《欧洲新产业战略》《欧洲能源系统一体化战略》等文件,还提出《供应链法》草案,力图以曾经欧盟嗤之以鼻的“保护性措施”推动欧盟经济竞争力的回归。此次更新聚焦半导体、云技术等领域,则是体现了欧盟一以贯之的思路。

2.jpg

由于中欧在供应链上深度套叠,欧盟的产业战略也引起了对中欧经贸关系转冷的担忧,不乏有美国媒体将此举解读为欧盟试图与中国经济 “脱钩”,体现了“中欧关系断崖式下滑”。但是就事论事,这次产业战略更新不应被视为针对中国的“直接打压”或者“脱钩”的措施,它更像是欧盟的自救。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欧盟多个领域供应链出现瓶颈,对欧洲经济带来剧烈冲击,引起欧盟高度重视。

例如,欧洲引以为傲的汽车行业正在遭受缺“芯”危机。为实现欧洲在半导体领域的“独立自主”,降低对美国和亚洲半导体巨头的依赖,2020年欧盟19个成员国签署协议,实施“欧洲电子芯片和半导体产业联盟计划”,欧盟芯片产业才开始加速布局。包括德国新片剧透英飞凌斥资16亿欧元在奥地利建设新的芯片工厂等。

3.jpg

而在抗疫首要的医疗领域,欧盟也面临严峻的药物短缺。2021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速超过20%。其中,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家用电器等宅经济相关产品和医药材及药品等出口继续保持较大增幅,有力支持了全球抗疫。

二、ZARA、H&M——服装供应链洗牌

随着欧盟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包括ZARA、H&M在内的欧洲时尚企业都在寻求本地化生产方案。

(一)西班牙ZARA:抵制疆棉供应链后谋“软脱钩”

据西班牙媒体报道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快时尚巨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去年将产量缩减了17%,去年服装产量为45万吨。而在供应商分布上,Inditex也做出了显著调整,五年内首次减少了中国供应商数量。

4.jpg

目前Inditex集团已经停止与中国65家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该集团的中国供应商剩下412家,同比减少13.6%。一方面,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Inditex集团正着手精简全球供应商的总数量,重点和规模更大的供应商达成合作。

另外一方面,Inditex集团愈发重视就近采购生产,进一步强化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和土耳其等邻近产地的生产力,其近距离的供应商如今占总数的49%。而这一数据在2019年为51.51%,2018年是52.04%,选择近距离供应商趋势明显。

(二)瑞士H&M:抵制疆棉后培育东南亚市场

据2021年12月,H&M集团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集团在截止11月底的3个月内,该集团在全球有约115家店因疫情而暂时关闭,主要集中在东南部亚洲。财报发布后H&M股价开盘应声大跌超过2%,市值约为2400亿瑞典克。

5.jpg

截止至2022年1月,H&M集团的按照国家/地区供应商和工厂数量数据显示,中国供应商以355个供应商,431个加工工厂位列第一。第2至第6为供应商和加工工厂数量,为孟加拉国、土耳其、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主要仍是集中在东南亚国家。

6.png

在2021年3月,ZARA,H&M等一众国外服装品牌抵制中国新疆棉后,无论是ZARA就近化选择供应商的倾向,还是H&M削减中国供应商的趋势,也都是应对国际供应链风险的举措。

实际上,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全球时装业都在试图与中国制造分道扬镳,以摆脱这种危险的相互依赖关系。虽然这个趋势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相比越南、缅甸、泰国、印度等国家,中国拥有的成熟的制造业基础设施、极具吸引力的供应链系统、疫情之下政府控制大局的能力,都使得中国仍成为一个诱人的生产基地。

三、宝马、大众——看重中国汽车供应链

3月2日,德新社报道,乌克兰冲突印发的供应链问题已经影响到庞大的汽车产业,全球多家汽车制造商因此宣布暂时停工。

3月3日,穆迪分析公司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氖气产量合计占全球70%。氖气是芯片制造的重要原材料,全球半导体产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已经忧心于持续一段时间的“芯片荒”,如今还要担心俄乌局势导致氖供应短缺的危险。

7.png

多种重要金属的生产也受到影响。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钛产量合计占全球13%、钯产量占全球30%,俄罗斯还是世界主要的镍产地之一。这些原材料均为汽车工业所需。美联社2日的报道称,眼下供应链“不可能”赶上全球生产商需求。

全球市场的波动对汽车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对企业供应链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一)宝马:看重“第二故乡”中国

3月1日, 宝马集团一名发言人透露,因供应链延迟,宝马在德国和欧洲其他地方的工厂生产将受到影响,何时停工以及停工多久还有待评估。据悉,宝马所使用的汽车线束采购乌克兰西部。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曾用“第二故乡”来定义中国之于宝马的意义。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对于宝马而言是如同家一般的存在。

另外一方面,宝马和中国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一直非常密切,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还上升到了产业与产业之间。2020年,宝马在华合资企业产值达到1873.6亿元,在中国的一级供应商数量超过400家。

8.jpg

“目前中国本土供应商的发展速度比其他地区要快,并且我们也致力于推动中国本土化进程”,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表示,“这也是我们大力发展本土供应商的重要动因之一。”

2020年,武汉1月23日封城,宝马位于武汉的生产基地3月11日就开始复工,生产出了第一批20辆轿车,震惊世界。如果没有供应链和物流的配合的话,这是不可能的。在此期间,华晨宝马持续与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在2月17日复产时,其产能就已经恢复了95%,华晨宝马在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大众:深度捆绑中国工厂

德国大众集团一名发言人称,大众集团旗下保时捷公司位于德国莱比锡的工厂2日下午开始停工,预期至少持续到下周末,大约2500名员工进入待岗状态。在此前一天,大众集团宣布,因供应链受到影响,大众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益处主要生产基地将不得不停工。此外,大众位于德国萨克森州的工厂生产已经遇到线缆短缺的困难。

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大众集团在全球设有124个工厂,构成了生产乘用车、商用车、摩托车和零部件的生产网络。在欧洲,大众汽车有72个工厂,是最重要的汽车和零部件生产区域。

2022年预期建设8家MEB工厂(即智慧工厂,为确保所产车型质量达标,工厂采用1400多台工业机器人,以达到高度自动化,基本实现无人化全自动生产)”。显然从大众目前的规划中,广东佛山预计成为最大的MEB工厂,而中国汽车供应链也成为大众汽车的重要一环。

9.png

图:大众集团MEB平台产能分布

近年来,大众不断加大与中国汽车关联企业的合作,与国内的认证动力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和万向A123等一线龙头企业开展合作。与国轩高科签约,投资约11亿欧元获国轩高科26.47%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为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供应电池。

(作者 胡雪芹)

 底图.jpg


点赞
收藏
胡雪芹
共发表84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