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出身的上述第三方支付人士以银行小微业务转型为例,进一步解释微信“面对面收钱”二维码支付模式:“传统的小微企业贷款是按照公司贷款操作,包括贷前审查、放款流程的标准都比较繁琐,后来按照零售的方式来做,直接向小微企业主个人放款,流程和效率都提高了。二维码支付推广中,如果把线下商户对应到个人微信账号,很多事情都会更顺利。”
他认为,微信“面对面收钱”如果向线下商户推广,应该定位为零售小商户、小额支付,“因为小商户的个人属性比企业属性更强”。
事实上,与支付宝、财付通线下二维码支付模式以及银联尚未商用的二维码支付模式相比,除了支付链条的缩短外,微信“面对面收钱”二维码支付O2O环节中,仅反映支付信息的扫码环节在线下,线上程度更高,加上对象是个人用户,其推广、营销的成本低了,效率将更高;但是,两端都面对个人用户也将让微信的利润空间更小。
“不用考虑盈利的问题,只要圈住了用户自然有盈利空间。”上述财付通业务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面对面收钱’功能刚刚推出,目前的应用场景更多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转账,还没有考虑针对线下‘商户-消费者’应用场景进行推广,未来将随着市场的变化来定,腾讯一贯的思维是有市场和用户需求来推动产品升级,都有可能。”
央行“暂停令”形同虚设?
自3月份暂停二维码支付业务以来,尽管央行对“是否重启,如何重启” 一直未表态,但鉴于对支付体验的变革以及抢占未来市场先机的考虑,各方一直暗潮涌动。
针对支付宝、财付通的二维码支付模式,银联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已研发出建立在传统线下支付体系的二维码支付模式,用“扫码”取代“刷卡”,但其扫码流程与支付宝、财付通模式却相反,即消费者移动终端生成银行卡信息的二维码,商家进行扫码后完成资金信息传递并支付(详见21世纪经济报道7月3日9版《二维码支付暂停百日再生博弈 银联筹备新模式》)。尽管技术和设备已经成熟,但是碍于尚未取得央行“放行许可”,银联二维码模式尚未进行商用推广。
据了解,邮储银行8月初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出二维码支付,广州分行已推出话费充值业务。媒体报道后,碍于央行的“暂停令”,邮储银行回应称“二维码支付目前只在邮储银行内部试用,尚未面向客户”。
微信“面对面收钱”再次推出二维码支付业务,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事先是否向央行报备,推出业务时是否取得央行许可”等问题试图向微信支付采访,微信支付官方拒绝回应。
“‘面对面收钱’的实质就是扫码支付,应该要事先向监管报备的,否则按照央行之前‘暂停二维码支付’的指令,那就是明显与监管意志相违背。”上述第三方支付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二维码支付被暂停后,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各方已经在与央行、支付清算协会等监管部门取得正面沟通,并着手讨论和制定相关支付标准和安全标准。也就是说,重启二维码支付只是时间问题,但目前央行尚未就此公开表态。
央行此前暂停二维码支付是担忧这种新型支付模式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和二维码信息本身以及扫码环节的安全性。微信“面对面收钱”二维码支付的支付清算系统是以财付通的支付系统为基础,按照财付通此前的业务流程,如果支付场景只是“个人—个人”,不会带来新的支付安全漏洞;其更大的安全性隐忧在于二维码信息本身和扫码操作,线上生成的二维码,除了支付信息本身是否会携带其他病毒信息,还会通过扫码传递到支付账户系统。
对于“面对面收钱”的支付安全问题,微信支付官方也拒绝进一步向21世纪经济报道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