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配送:在最后一公里上创新
2014-08-25 13:13:00
748
0
现代物流报 李予阳
  近日,中国邮政“智能信包柜”在上海多个住宅小区和商务楼投入使用。在使用“智能信包柜”时,邮递员把包裹放进密码箱,系统自动生成密码通过短信通知业主领取包裹,业主只要凭密码和身份证号即可领取包裹,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据了解,中国邮政计划将“智能信包柜”逐步向社会快递公司开放使用。

  “不见面”的城市配送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人大北路的刘女士几天前在网上订购了一套新书,由于快递员送货时自己不在家,她让快递员第二天再来。快递员告诉她,现在可以凭借手机上收到的取货代码到小区的存放柜领取,刘女士这才知道小区添置了新装置。

  下班后,她回到小区,果然看到小区楼前装上了一排类似超市存储箱的快递自助取件箱。刘女士试着输入快递员通过短信发来的取件箱的编号和密码后,柜门“啪”的一声弹开了,自己订购的书就在里面。刘女士觉得这种自助取件方式可既方便、省心,又安全。刘女士体验到的这种新型自助取件服务是城市配送标准化的一项内容。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每天通过快递接收和发送商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城市配送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烦恼。一些高校、写字楼、小区等为加强安全管理不允许快递上门,快递网点“脏乱差”、“摆地摊”成为“街头一景”。快递员“摆地摊”不仅存在占道影响居民出行的问题,在密密麻麻的快递包裹中找到自己的快递也十分麻烦。

  城市配送服务体系建设是“大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城市配送快速、安全、便捷,有关部门和企业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城市配送及服务平台、仓储等相关标准,“网订店取”等城市共同配送也纳入现代服务业产业试点的范围。北京“城市一百”物流公司、上海农工商等企业,尝试依托门店开展“网订店取”,来整合社区末端配送“最后一百米”,拓展增值服务。

  第三方物流空白待填补

  创新来自现实社会的需求。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商贸物流相对滞后、流通设施投入不足等矛盾凸显出来。过去,城市配送中,商贸流通主体仅限于传统物流企业。近几年,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物流群逐渐崛起,永辉、朝批、苏宁云商等商贸企业建立了自营物流群,商贸流通主体正在向多元化发展,但是仍然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各大快递物流公司旗下的各级网点数量总和约6000个,因末端网点重复建设带来的末端环节(场地、人员、能耗、通信等)各类运营成本浪费高达50%以上。


点赞
收藏
李予阳
共发表3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