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低潮期 跨国零部件巨头对华依然热忱
2015-10-19 10:39:32
791
0
中国汽车报 赵玲玲

  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低迷,产销增速继续趋缓,目前已进入发展低潮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跨国零部件企业对中国市场热情逐渐“降温”还是一如既往?记者梳理了今年以来部分跨国零部件巨头在华的发展动态后发现,虽然市场低迷,但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倚重中国市场的战略仍未改变,面向中国市场的各种投资以及本土化的进程也并未间断。

  合作建厂 对中国市场依然乐观

  当业界整体都在受“拐点论”影响的时候,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却纷纷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大部分跨国零部件巨头仍然继续倚重中国市场。

  今年2月,金龙汽车与德国采埃孚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双方正式成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此次双方携手,改变了以往金龙汽车集团权属企业分别与采埃孚开展合作的模式,双方的合作迈入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集中资源展开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关互利共赢。

  4月,博世集团在上海正式成立新的通讯服务中心,将于2015年下半年开始正式运营,并声称将为中国整车制造商及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出行解决方案及服务。这一举动正显示了博世看好并重视中国市场,积极深化售后服务,抢占市场份额。“不少整车制造厂商都觉得中国的汽车行业稍微有点‘降温’,这是不是让我们有点失望,或者说让我们失去了向前的动力?我觉得不是这样,因为在很早以前,欧美地区就已经进入了这么一个常态化的阶段。”对于中国车市和大陆集团的前景,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睿凡颇有信心。

  据悉,大陆集团于今年6月正式宣布与华域汽车共同投资新建华域大陆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将生产以制动钳、真空助力器和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为主的汽车制动器零部件,其“价值链本土化”的理念使其通过本地生产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研发本地化进程加快

  对跨国零部件巨头来说,顺应中国市场发展、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跨国企业只有不断升级本土化,将生产、采购、研发等中心逐级向中国倾斜,迎合市场需求,才能在中国市场争取到更多市场份额。

  在过去几年间,从跨国零部件企业在华生产基地的建设布局来看,向汽车产业快速增长地区建厂的趋势清晰可见。跨国零部件巨头密集建厂的青岛、芜湖、长春等地,都是国内主要的汽车产业集群城市。与此同时,研发中心东移的趋势也在显现。

  在全球大力发展车联网的德尔福也早就看好了中国市场的机遇。今年初,德尔福与中文互联网搜索引擎百度公司合作,将百度“Carlife”整合到德尔福的下一代车载互联信息娱乐平台中。通过与百度“Carlife”的深度合作,德尔福将能帮助用户实现车辆与移动设备的无缝互联,为中国本地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用户体验,也体现出德尔福产品本土升级的战略,进一步深入中国市场。

  无独有偶,德国大陆集团也于今年继续深入本土化合作。

  7月初,大陆在天津工厂正式上线了变速箱控制业务单元投资的集成式机电一体化生产线,这是大陆在中国进军的新的业务领域。大陆不仅加速其在中国的投资步伐,不断深化其本土化发展的进程,还将制造中心向研发中心转移,提高本土化研发能力。

  从近年来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动作发现,与以往仅仅将产品引入到中国市场,或者在中国市场建立本地化生产工厂不同,当今的跨国零部件企业深入本地的战略重点则以在中国市场建立本地化研发中心为主攻目标。可以说,深入本地化发展和研发中心转移成为了众多跨国企业的选择。

  智能驾驶等技术将被引入

  伴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调整和汽车行业技术升级的推动,移动互联、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始被传统零部件企业重视,跨国零部件巨头全球范围的这些技术资源整合,必将对中国市场产生影响。今年以来,德尔福通过收购软件公司Ottomatika,并对3D激光传感技术领导者Quanergy 公司进行战略投资,以此来积极巩固在主动安全和自动驾驶方面的领先优势。这些战略举措将增强德尔福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 应用,并有助于加快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应用。

点赞
收藏
赵玲玲
共发表3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