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商用车:繁华市场只是昙花一现?
2015-08-18 13:53:28
1052
0
中国工业报 吴影

  然而,2014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我国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各地也纷纷上浮车用天然气价格,上涨幅度从0.5元/立方米到0.8元/立方米不等,与此同时, 国际原油价格连续下滑,从原来的上百美元/桶下降到如今的四十几美元/桶,国内汽柴油价格也随之走低,让LNG商用车和普通汽柴油车的使用费用差距越来越 小,经济性优势进一步缩减。

  此外,前几年LNG商用车尚属于新产品,各车企都在大力宣传推广,低首付甚至零首付等优惠促销活动不断,如今随着宣传推广周期的结束,用户不再能够以之前优惠的价格买到LNG车型,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销售放缓。

  再者,是政策导向的变化带来了产业链的格局改变。同新能源汽车如今的火爆一样,前几年LNG商用车的销量节节攀升,很大程度上与政府持续不断的利好政策密不可分。

  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等行业推广燃气汽车;同年8月出台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将天然 气汽车作为优先类用气领域;2011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规范了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建设,统一了技术要求,交通运输部 同年也启动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2012年国家发改委再度发布《天然气利用政策》优先照顾天然气汽车的用气,以及后来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 展规划》、《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都在不断给天然气汽车的发展注入政策上的支持和动力。

  然而到了2014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油改气”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 不允许继续进行在用机动车“油改气”,各地不得再出台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在用机动车“油改气”规定。这不仅对整个LNG汽车市场的需求造成了严重打击,对于 产业链下游端的LNG气源市场也带来了限制。

  与此同时,关于天然气价格调整的政策也给产业链中用气端增加了压力。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通知》要求各 地下调增量气和上调存量气价格。据统计,2015年我国存量气部分约为1200亿立方米,增量气部分约为600亿立方米。根据两者所占比例,天然气价格整 体将面临上涨的趋势。

  日前有媒体报道,占全国已投LNG工厂气源70%以上的中石油内部已经下发文件,要求对各地LNG工厂的供气价上调至各地非居民用气最高价格,涨价时点或 在8月。有业内专家表示,中石油供应的原料气一旦涨价,LNG生产企业成本压力将剧增,其出厂价格也将大幅上涨,承受能力较低的用户可能会逐渐淡出市场, 国内的LNG下游市场将面临一轮“洗牌”。在油价走低之时,气价的上调无疑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利空。

  两极分化背后

  细看之前的销量数据就不难发现,天然气长途客运车辆并不乐观,真正拉动增长的是天然气公交。

  一方面,自从雾霾侵袭神州大地以来,大气污染治理已经逐步纳入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范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严 守环境质量底线,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天然气公交也由此成为了许多城市治理污染的选择之一。 今年上半年,杭州、南宁、四川等地天然气公交车的新增量均在100辆以上,大连和广州在300辆以上,北京更是于年初与福田汽车签下了高达1909辆的订 单。

  另一方面,大多数城市公交公司属于国有企业,多年来一直因“政策性亏损”而享有国家财政补贴,而且从2013年到2015年,中央财政先后划拨50亿元、 98亿元和115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及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地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天然气公交自然也在享受专项资金之列,因此 “油气比价”的变化对天然气公交车市场并没有太大影响。

  此外,公交公司一般具有较强的车辆检测维修能力,为天然气公交车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而且其行驶里程不长,线路固定,相比天然气卡车和长途客车在使用上更为便利。

  从长远来看,目前国际油价仍处于较低区间,市场利好消息有限,伊朗核谈判成功更意味着油价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加上国内原料气价格上调在即,今年下半年 LNG车辆保有量增速反弹恐怕愈发困难。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形势疲软,国内制造业也受到打压,钢铁、建材等行业供需矛盾突出,各行业现货成交清淡,加之货 运物流企业普遍利润下滑,LNG商用车市场将更为难受。

  而与LNG汽车一起步入低谷的,还有依靠这一市场生存的下游企业。今年3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天然气技术装备展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天然气 汽车平均投资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5%,部分地区投资甚至下降近80%。目前,多数LNG工厂仅维持低负荷生产,平均开工率在39%左右,也呈现供大于求 的局面,部分新上装置还要在下半年陆续投产,在替代能源的打压下,LNG后市行情更加低迷,天然气汽车相关行业整体都进入了冬季。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西部气田较多而东部多使用进口天然气,导致LNG终端零售价西低东高,LNG汽车使用和加气站建设较多集中在西部,足见经济 性因素在加气站建设中占了很大分量。而在加气站建设方面,政府征收高额的土地使用费,让参与天然气加气站建设的企业热情不高,天然气加气站数量不足制约着 天然气汽车行业发展。如今需求不足、原料气价格上调将长期利空LNG市场,势必导致加气站建设的进一步放缓,LNG卡车与客车的使用便利性难以提高,这与 LNG商用车的销售不旺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整体来看,行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将对LNG商用车市场造成较为长期的不利影响,如果地方政府没有新的补贴或扶持政策出台,很难说何时能够复苏。不过,也有企 业对LNG车型市场依然充满信心,比如华菱星马董事长刘汉如在不久前的年中商务大会上就表示,“不能因为天然气卡车需求暂时低迷就不去做,华菱的天然气项 目会继续往前推进。”
点赞
收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