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作为承担《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和国家标准《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规范》的落地及推广任务、由中物动产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与运营的全国担保存货管理公共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正式上线,正式开启了担保存货管理领域的新篇章。
担保存货管理问题待解
我国担保存货管理的发展自2013年以来,进入调整与规范发展阶段。受“上海钢贸案”的影响,大银行与大型物流企业收缩这项业务。同时,中小型的民营仓储公司迅速发展,中小型的担保公司、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开始尝试进入这一领域,虽然数量较多,但经营规模普遍较小。这个阶段担保存货管理的问题集中暴露,引起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重视,但普遍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一方面,《物权法》只明确存货可作为担保融资,但没有规定存货担保融资应当登记公示;另一方面,《合同法》没有对担保存货管理合同做出专门规定;
二是缺乏专业性的统一标准。担保存货管理与一般仓储管理比较有其特殊性,比一般仓储管理风险更大,现行的仓库技术、仓储作业、仓储服务与仓储从业人员资质等方面的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管理担保存货的要求;
三是行业监管缺失。由于人们对担保存货管理这样一个特殊仓储业态的风险性缺乏全面认识,目前为止,国家既没有相关的行政许可制度,也没有企业备案制度,对现有从事担保存货管理的企业情况也不清楚,对开展担保存货管理的企业也没有明确的资质条件要求。
三大功能破解行业难题
基于以上现状,中物动产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物动产”)根据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及《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开发并运营了全国担保存货管理公共信息平台,为贯彻落实银监会、商务部等国家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与要求,防范存货担保融资风险,规范发展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最终实现仓单电子化,促进我国动产融资持续健康发展。
该平台是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仓储协会联合支持的国内首创的全国性物流金融业务全过程管理与增值服务平台,致力为三方市场主体(金融服务机构、物流管理企业、中小供应链商户)提供公共的应用云及大数据服务。
从分类上看,该平台主要具有三大功能:
一是公示功能。通过平台的公示功能,会员用户可以清晰获知,自系统启动以来,担保存货历年累积或当期实时的公示信息,并可根据贷款人和管理企业的信息进行检索查询,反映贷款人、借款人、管理企业三方的情况;并且可查阅国家标准、资质评价、经过资质评价委员会认证的企业资质公告等信息,还可以通过司法机关、最高院等公开的信息检索,对通过资质评价的管理企业三年内的日常运营管理及信用情况进行实时发布。
二是对接功能。通过平台的对接功能,可以对接全国权威机构的物权登记系统,对接的纽带是每一笔担保存货。平台将对担保存货进行实时、动态、持续地状态提取,传送到全国权威机构的物权登记系统进行公示;平台的贷款人查询系统将实现与管理企业视频系统的对接,银行/贷款人登陆后,不仅可检索与本行相关的担保存货动态信息,更可通过视频监控查看实时视频。
三是担保存货网上管理功能。通过平台的担保存货网上管理功能,管理企业可进行担保存货的日常管理工作。这项功能以公共服务的模式进行推广,管理企业可以省掉网上仓储系统的软件开发费用,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的规范进行日常担保存货的管理,大大便利了管理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也为管理企业降低了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市场未来发展需求旺盛
从国际经验来看,由行业协会主导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有效地形成公平、公正、公信力的市场化运作,从而体现《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原则。
全国担保存货管理公共信息平台的运作实现了充分的资源整合。首先是有效地整合了供应链金融管理的各个环节,把原来单点、单主体、单过程的控制,扩展到了多点、多主体、全过程的控制;把无数零散的、碎片化的信息整合到统一平台上,实施科学管理及标准化流程操作,形成了可应用于互联网金融及信用管理的大数据体系。
同时,担保存货管理背后的动产融资市场规模具有广阔前景。
一方面,2015年全国从事担保存货管理的企业达1000家以上,更多的民营中小型担保存货管理企业进入市场,同时,全国经由第三方管理的担保存货融资额达到3万亿元。已经形成了一个数量日趋庞大的全国各地分散的企业群体。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动产资产达到50万~70万亿元,金融机构每年短期贷款余额30万亿元左右,其中动产担保贷款只有5万亿元左右,按西方发达国家短期贷款中60%~70%为动产担保贷款的水平测算,市场潜力还有待进一步释放。预计担保存货管理所撬动的总体商业价值在20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