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盘点:汽车零配件十大行业新闻
2014-12-30 09:46:52
742
0
中国汽车报 刘宏龙 杨虹 黄霞
  2014年是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变化多端的一年,是对长久积累的行业问题整顿的一年,是我国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中拼搏奋斗的一年,是汽车零部件市场逐步规范化的一年。由此,本文对一年来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梳理,评选出汽车零部件行业十大新闻。

  一、十部委联合破除配件渠道垄断

  事件回顾:3月5日,交通部道路运输司宣布将破除配件渠道垄断,推动汽车维修信息公开立法。4月10日,18 种常见车型的整零比系数首次披露,其中最高为1273.31%,即购买全部配件的价格可以买12辆整车,维修配件的垄断暴利引起业界哗然。10月底公布了 第二批整零比研究结果,新公布的18款车型中,同样有15款零整比系数超过300%。

  9月18日,交通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规定 2015年1月1日起汽车生产企业要在新车上市时公开汽车维修信息,在2015年12月31日前,全部公开已进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国产车型以及 已获CCC认证的国产及进口车型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后市场提供原厂件和有自主商标的独立售后配件,允许授权配件经销企业、 授权维修企业转售原厂配件。

  点评:整车厂对原厂配件销售渠道的垄断,是汽车行业的顽疾。《指导意见》的出台打破了这种垄断,汽车零部件企 业终于可以在售后市场大展身手,消费者修车价格终于可以下降,但相关配套细则和标准能否尽快出台并实施则是该《指导意见》推进的关键。整车企业能否舍弃巨 额的垄断利润,将成为最大的阻力。

  二、12家日本企业遭反垄断处罚

  事件回顾: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开始对汽车配件纵向垄断案做外围调查。8月6日,发改委完成对日本12家零部件企业价格垄断的调查工作,并于两周后公布处 罚方案,对日立、电装、爱三、三菱电机、三叶、矢崎、古河、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业处罚8.3亿元,对日本精工、不二越、捷太格特、NTN等四家轴承企业处 罚4亿元。这是我国反垄断部门迄今为止开出的最大罚单。

  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日立等八家日本零部件企业在日本频繁进行双边或多边会谈,互 相协商价格,多次达成订单报价协议并予以实施,涉及中国市场的起动机、交流发电机、节气阀体、线束等13种产品。2000年至2011年6月,日本精工等 四家轴承企业在日本组织亚洲研究会,在上海组织出口市场会议,讨论亚洲地区及中国市场的轴承涨价方案、涨价时机和幅度,交流涨价实施情况。

  点评:发改委对这12家企业的处罚将反垄断推向高潮。日本企业一向以“抱团”著称,联合操纵价格必将受到处罚。而这些企业在接受处罚之后的整改态度和方式则更引人关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对为这些企业提供垄断机会的国内环境和监管机制进行反思。

  三、国产先进自动变速器进入产业化阶段

  事件回顾:搭载盛瑞8AT的陆风X5于今年9月正式上市。在8AT项目上已经持续投资7年的盛瑞,终于交出了 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款8AT为世界首款前置前驱8AT,该方案设计精巧,换挡逻辑灵活,传动效率高,并可基于同一平台,实现5AT~13AT 系列化自动变速器产品和混合动力传动产品开发。同时,带动了上游供应商提升自动变速器配件研发水平,打造一个完整的高水平自动变速器产业链条。

  12月8日,国内最大的重型变速器企业法士特举行6AT试乘试驾活动,标志着法士特旗下西安双特智能传动有限公司生产的FC6A系列液力自动变速器量产,开始接受市场检验。双特成为国内目前惟一一家拥有重型液力自动变速器生产和研发能力的企业。

  点评:只有产业化才标志着企业技术研发水平、产业整合能力的提升。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自动变速器领域,我们都需要盛瑞和法士特这样的企业来打破过度依赖进口、被外资企业技术统治的行业局面。

  四、采埃孚收购天合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事件回顾:德国采埃孚集团(ZF)收购美国天合汽车集团(TRW)有了定论。9月15日,采埃孚已与天合达成 确定性协议。采埃孚将以124亿美元的股权价值,现金收购天合所有上市流通股份,约合每股105.6美元。这是近10年来,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最大的 并购案。

  这两家企业合二为一意味着,分列2013年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第9位、第14位的采埃孚和天合,将组成 收入超过410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与德国博世、日本电装、德国大陆等零部件行业巨头成为同级别的竞争对手。收购完成后,采埃孚在中国和 美国的销售收入均可实现翻番。同时,位于上海的采埃孚亚太研发中心和天合亚太研发总部的整合,将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的研发团队。

  点评:采埃孚收购天合将使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格局发生改变。这个组合也可能会对国内汽车市场和零部件企业造成较大冲击。德系汽车在中国很强势,而此次收购完成后,德系汽车零部件在中国的地位也将进一步提升。

  五、延峰与江森自控组建全球最大汽车内饰公司

  事件回顾:5月18日,上汽集团旗下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与美国江森自控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汽车内饰业务 全球合作框架协议。根据约定,双方将在上海自贸区组建由延锋公司持股70%、江森自控持股30%的全球性汽车内饰合资公司。延锋此次国际化战略核心目标是 要在核心业务领域快速形成全球配套供货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

  延峰江森新合资公司将实现仪表板、副仪表板、门板、座舱模块、控制台模块等汽车内饰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设计、 制造和销售,面向中国、北美、欧洲、南非、东南亚等区域在内的全球整车客户,预计年营业收入将达到75亿美元,利润率6%,有望占据全球汽车内饰15%份 额。延锋对合资公司业绩预期年增长率为6%~8%。

  点评:去年,延锋刚从伟世通手里收购了其持有的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50%的股权,今年又收购江森 自控内饰业务,无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内饰件供应商。如果延锋能实现其多项国际化发展目标,未来就有可能跻身国际零部件巨头行列,也将成为我国汽车零部 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的样板。

点赞
收藏
刘宏龙 杨虹 黄霞
共发表2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