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供应链金融如何对现有格局“破”与“立”?
2017-08-16 08:57:00
1455
0
第一物流网 安枫/整理
  第一物流全媒体8月16日讯(微信:cn156news )

  8月14日晚间,京东集团发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成绩单。财报显示,第二季度京东持续经营业务净收入为9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6%;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人民币9.765亿元人民币,单季度利润接近去年全年。

  “作为中国最大的零售商,京东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验证了我们商业模式的生命力,令我们可以不断拓展新的市场机遇。”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Q2的结束,京东金融重组也已完成交割--即未来其财务数据将不再纳入京东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中。京东金融历史期间的财务数据,在京东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已列示为终止经营。

  那么,作为京东金融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供应链金融板块,在拆分后,又能否搅动金融科技下半场这池活水?

  “去京东化”后,几大链条加大协同价值井喷

  数据至上

  与甚嚣尘上的场景资源大战不同,金融科技企业最有可能赢得未来的砝码,是必须拥有基于海量数据之上、具备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迭代能力的强技术壁垒。

  在金融科技下半场的全面对决中,BATJ首先要较量的是谁的数据更有价值。或许是前瞻性预判到了这一发展趋势,京东金融始终将竞争优势放置在对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的打造上,深挖大数据和科技驱动下的创新价值,才是互金企业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数据,正是京东金融最不容忽视的铩手锏。京东生态内多年沉淀下来的用户消费、店铺经营等大量的信用数据;这些数据能够让京东金融在不需要人工审核的情况下提高放贷效率、降低风控危险;同时这些数据对外开放出来,也可以与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形成补位。

  破局成功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表示,京东金融作为独立的新兴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进行融合,不仅能够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更能够改善整个行业的成本效率,提升用户体验,让金融体系能够服务更多的弱势人群、中小微企业以及农民,让金融更加普惠。

  的确,京东金融继承了京东集团的优势能力与文化基因,重组完成之后,未来仍将与京东集团的战略保持一致,与电商和物流板块协同服务各类金融及商业企业,作为中国金融及商业领域的基础设施,推动中国的实体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也就是说,京东金融如何对现有格局成功“破”与“立”,看点在于如何让数据流、资金流和物流链有效协同,构建起一个以京东金融平台为核心、专注服务于基于各类交易、纵向串联起BC两端用户、横向打通线上线下产业链延伸区域的完整金融生态,并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合力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独立上市

  京东金融集团于2013年10月开始独立运营,目前已经实现九大领域布局,确立了做一家“服务于金融行业的科技公司”的战略定位。

  截至2017年7月底,京东金融累计服务超过1.5亿个人用户和50万家企业用户。2017年上半年,京东金融与上百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或业务合作,成为科技公司融入传统金融体系的一个标杆。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京东金融之于京东集团,正如蚂蚁金服之于阿里巴巴、百度金融之于百度集团、PayPal之于eBay之间的发展模式。拆分后,京东金融不仅能在业务上获得解放,强化与大京东生态体系外的公司开展合作,同时还可以以独立实体的身份谋求融资及IPO上市。

  从金融科技到数字普惠

  不同于与传统供应链金融

  大家知道,京东金融成立三年多来,逐步完成了供应链金融的整体布局,从京东商城生态圈内的合作伙伴、开放平台上的商家,再到产业上下游的小微供应商,通过不同的金融工具帮助他们在互联网条件下快速、低成本融资。

  同时,为企业用户提供最好的流动资金解决方案,在资金充裕时可以方便地进行公司理财,这也是供应链金融概念的一次创新和延伸。

  “在此基础上,京东金融定位金融科技,实现了跨行业、跨地域、跨资金来源的质变,开始系统地输出供应链金融科技能力,帮助外部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建立自己的金融能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普惠金融的实现,这也是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最大不同之处。”京东金融副总裁王琳强调。

  两大产品体系并驾齐驱

  产品体系上,京东供应链金融主要包括融资和理财两部分。融资方面布局了商业保理、小贷等,落地了“京保贝”、“京小贷”、“票据和动产融资”等互联网融资产品,可以帮助企业在各种条件下融资。理财方面有企业金库,可为企业提供理财服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资金端和资产端上,京东金融正通过数据和风控优势获取优质金融资产。

  一般而言,供应链金融通过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获取杠杆资金,杠杆是约束因素,总体上资金成本呈下降趋势,而且不同信用主体之间融资成本的差异也在缩窄。

  这种情况下,开放的资金端及风控定价能力则决定了获取优质金融资产的能力,这将成为供应链金融分化的核心,也是京东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优势。

  从自营为主到金融科技输出

  四大供应链金融产品势必“远行”

  以“京保贝”产品为例。表面上看“京保贝”是一个保理产品,是基于应收账款的动态融资。传统的供应链融资产品单一、互斥,大多需要提交多种资料、签署多个合同,融资金额和还款方式也比较僵化。

  “京保贝”从整合供应链数据着手,配合动态应收账款管理做到动态风险控制管理,构建了保理商对应收账款评估的核心能力。目前“京保贝”已服务了几千家京东商城的供应商,极大地促进了客户在京东的贸易量的增长。

  在这个基础上又扩展到整个产业供应链上,完成了从单独的确权到链式风控的转变。在核心能力得到验证后,“京保贝”开始走出京东,为外部核心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能力。

  同“京保贝”一样,“京小贷”目前同样处于“走出去”的路上。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京保贝”主要基于分销商,而“京小贷”则是基于零售店铺的,主要为解决第三方卖家短期资金紧张的问题。

  动产质押融资是京东供应链金融的一个创新型产品,核心是将流转中的商品变成标准金融质押品,并且不影响客户正常销售。

  公司理财产品企业金库的上线则为供应链金融的升级又增加了砝码。

  大数据风控决定风险定价能力

  京东供应链金融的风控体系采用动态风控和动态授信策略,为客户提供全贸易流程的资金支持,实现可融资额度实时更新和管理。

  基于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呈现的数据特征,将风控点布局到贸易状态中的每次流转环节,将风控下沉到每一笔应收账款。

  “京东金融定位于金融科技公司,从战略定位、战略布局到产品实现,都在突破中心化的思维模式。”王琳强调,“而是选择开放融合,连接金融机构、连接所有合作伙伴。目前也具备了将自身的服务能力、产品能力和风控能力输出给其他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带动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实现真正的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

  (部分资料参考:互金通讯社、金融电子化)

点赞
收藏
安枫/整理
共发表31篇作品
最近内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