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挂峰会现场互动:一线甩挂运输人的困惑和出路
2014-10-25 14:07:00
476
0
第一物流网 

    

图片说明:从左至右依次为 主持人、 顾敬岩、孙云早、张强、梅海涛、史向阳


    顾敬岩: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

    

    孙云早:山东省交通与物流协会

    

    张强:广东海元物流公司集团总经理

    

    梅海涛:湖北大道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史向阳:北京金波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持人:先请各位讲一下现在甩挂运输的问题。

    

    顾敬岩:因为我本身不是从事甩挂运输的工作,一线的代表感触最深。我们还有很多的技术性工作要突破,我们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建立还有一些滞后。我觉得这些方面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至于说甩挂运输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各个企业界的代表他们遇到什么问题,我想他们的发言更有说服力,我们也愿意听到企业的代表能够把这些问题反映出来,需要我们做的工作我们尽力做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有请山东省交通物流协会孙运早先生

    

    孙云早:我想表达四层意思第一可喜第二可贺第三转变,第四创新。

1995年我到新加坡去研究港口仓储物流,看到了新加坡的甩挂运输看到之后感觉到震撼心灵,叹为观止这个局面是非常可喜的。

那么我想作为可贺,就是我们国家从2010年开始,交通部就力推这一项工作,几年以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非常可贺。在山东,甩挂运输的试验当中,我也感到在甩挂运输的推进当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社会各界认为甩挂运输就是交通运输行业的一种行为。因此,在推进的过程当中步履维艰。所以,我就想到了几个问题

    第一,要转变甩挂的理念。把甩挂运输转变为甩挂物流。甩挂运输不仅仅是交通行业和物流界的朋友们要推进的,如果理念转变到甩挂物流的角度上。

    第二,那就是转变甩挂的主体。有交通行业的积极推进,有物流界各位朋友的关注,转变到一种政府的行为上去。

    第三,要转变思维从政府牵头,各相关行业策划,向下推进。如果我们逆向思维,靠着物流业的朋友和交通运输行在基层做起向上推进,将会影响到甩挂运输行业的进度。

    这就是我的三个转变。

    第四,创新,建议我们在座的各位,能够以创新、开放、平等、自由,共享的互联网的思维和理念,共同地推进我们的甩挂运输,进而发散我们的思维我们的长距离地长途客运。在接泊运输当中,如何结果下半夜不能行车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两点一线的旅客甩挂运输。

    

    主持人:孙会长给了一些意见,下面有请海元物流的张强董事长总经理,2003-2010年张总曾任广州物流协会的理事长,2014年成为绿色仓储与专家的称号。海元物流是2000年整合了18家的中小物流业,被誉为业界的海元模式。请张总更多地来谈目前的甩挂运输的问题和现状。

    

    张强:非常感谢主持人介绍了我们公司的情况,我们公司现在主要转型为以货运场运营和物流园区为主业的运营集团。

    作为货运市场大家知道,我们的主业就是将地主变成我们的运营商,在这个思考下我们的货运市场大概有500多亩地,300多家物流企业进驻进驻之后我们提供什么服务零担物流企业的核心是运力,或者专线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就是货源不平衡——广州到北京有货,北京到广州没有货。先进的甩挂技术如何运用在市场,如何运用在零担,因为零担承载了50%以上的运力的需求。

    我们一些大企业、组织化强的企业,比较容易形成甩挂的运用,但是在零担企业的运用,围绕这个课题我们来破解。

    存在的问题第一个是起点比较高,在零担企业中运用甩挂基础起点比较高,因为刚才讲的车辆的选型,以及1213的配挂,一台车大概需要130万左右。如果一家企业来做,或者说是这个成本的跨越,因为零担企业,我们现在的中小零担企业利润比较低,如果投入到这个成本上比较高,起点比较高。对他们有一些限制。

    第二,竞争的不平等,因为甩挂运输,从前年,我们16米的车停运以后,现在想上甩挂,18米的车没有充分发挥。因为我们也自己买了十几进口的车挂开始运营,运营过程中这些挂二三十个要租,或者是从江西买二手,很多是套牌车。所以在竞争过程中不均衡、不平等。要上就要跨过从零的这么一个过程比较难。

    第三,多家的货物组织的信息化水平协调比较难。这个刚才谈了很多,信息化的,但是我们做的是多家货主企业的共同甩挂,我们是单边,A+B+C的方式,单边任何一家企业都甩不起来,我们现在是投入期,组织信息系统来投入,是方向,既然是方向也是代表了先进生产力,我相信可以通过努力一定可以克服困难,走向甩挂新技术的运用上。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