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敬岩:国内外甩挂运输发展比较及构建国内甩挂运输相关标准 ...
另外,节能效果好,我们国家汽车能耗比较高,通过甩挂运输,单位载能量有很大的优势,可以频繁甩挂,减少工时等待,提高实载率。美国加拿大的工程部门比过,按照三周、五周、五周的油耗模式,从1降到0.41降到0.31,减排非常好。
甩挂运输能够跟其他的运输组织方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比如说我们的海上滚装运输,驼背运输都需要甩挂运输作为基础支撑。
第二部分,看看国内外运输发展比较。这里面很多情况大家可能也都了解,国外应该讲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以它的整个甩挂运输发展的情况比较好。在国外,普遍甩挂运输完成的周转量已经占到道路货量的70%、80%,脱挂比大道1:2.5,美国是1:3,新加坡1:7。这是很多国家都在说的一个数字。
国外
甩挂运输有这样一个发展特点。第一,规模起来成为甩挂运输的主渠道,因为它需要充足的货源保证,所以规模企业成为甩挂运输的主力军。
它的网络基础,这也是整个管车甩挂运输发展的条件,它有18个区域,它的运作模式是99%是非接触装运,70%以上实行甩挂运输。
从国外的发展情况看标准化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是美国干线的主力车型的分类标准,这种车型高度标准化,车辆的互相性好,可以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甩挂的联合作业,所以车辆的匹配度非常高。我们国家光货运车辆有3万多种,标准不一,互相性非常大。这是欧洲的甩挂车,在不同的车之间可以互相。
这是美国的干线主力车型,一个是48英尺的,一个是53英尺的。在每家之间有的时候轴载标准还不一样,我们经常在北美的公路上看到有一个车轮是悬挂起来的,到了加拿大要求松轮子会自动升上去。这是两挂甚至三挂的汽车列车。双挂的汽车列车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比较高,美国在整个的联邦公路网上专门规划了汽车列车的行驶路线,这个对汽车设施要求很高,这需要人、车、路、站系统高度地匹配。
这是国外的基础设施,这是货主的场站,因为有很多的商贸业都有货主的设施,甩挂运输车辆跟基础设施之间是非常匹配的。
这是美国UPS相当于快递公司的场站。这是刚才讲的挂车场,因为在美国甩挂运输发展比较早,各方面的经验积累比较多,像这种挂车能够进行租赁和互换,对资源进行充分地共享,对
甩挂运输包括联盟建设很有借鉴意义。包括美国的挂车互换也值得研究,相信将来在我国也能开展起来。
在货物上都有一些感知系统,同时也有运营调度系统,光靠人工去想,只能做一些非常简单的甩挂作业,一旦到了一些非常复杂的网络化的甩挂,可能我们就要借助计算机,记住软件来实现更加优化的调度管理。
另外,在国外,甩挂运输与多式联运非常好,这上面是公铁,直接把挂车装到铁路的停板车上,下面是滚装运输,把挂车装在轮船上。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叫网络化的甩挂运输的阶段,对货源各方面都提出了比较高的标准。
反过来看看国内,我提出了几组数字。我们国家经营有475万户,个体户680万户,占了91%,刚才说我们的小散弱,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和我们经济发展是相关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当中我们是世界制造大国,工业的运输品种还是大批量、低附加值为主,所以整车运输占得比例非常高。可能对个体户来讲比较有利,造成了目前个体户还是比较广泛。
所以,这种不需要组织和调度,简单地介绍客户的委托从A点运到B点,现在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转型发展,小批量多批次高附加值的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货物需要进场站,进行分解、中转和换装,对网络化、规模化的企业提出了要求。我们这个91%本身上无法评价,即便在美国小的企业也很多,但是往往是和大的企业紧密性合作,不像中国的挂而不管,小企业接受下游的分支,进行统一地管理。
营运车辆是1419万辆,户均1.9辆,平均吨位数在增长,专用车发展很快,但是整体占比不高。道路从业人员很多。现在看来龙头骨干的货运企业占得比高,但是我想这种情况在未来会得到改变。
国内的
甩挂运输不多讲,主要是这种模式还没有得到运用。我们经常讲三低一高,和国外比我们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这里面还有一些数字,实载率的问题,车日形成的问题,都比较低,我们主要是小品种完成的效率比较多,国外几乎很难空载,70%的实载率,我们国内很难,回来的时候要么空车要么载货。
一个企业的差距和目前的状态制约这甩挂运输,就是说你有钱吗?购置这样的车辆,改善这样场站,完善这样的信息系统,最关键的是有这样的货源,我们国家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可能会有非常好的发展,但是目前在交通部的推动下,还是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另外,我们企业的标准化、轻量化程度低,标准化、互换性低。如果我们国家能够互换,甩了能挂得上必须得标准化。另外场站设施不配套,我们的运输组织形式很简单,另外和多式联运,和现代物流结合不够紧密,现在的管理服务方式比较粗放,政府从法规方面还需要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们急需破解的技术难题,也有我们重大科技专项里面提到的,主要是四个方面。焦点在挂车的问题上,明确半挂车的非机动车属性,是解决甩挂运输车辆管理相关问题的基础,目前对这个车辆的定义还不是很清楚,目前我们把牵引车作为主体,包括放宽挂车报废的年限,包括条件允许,高速公路修得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双挂。
从下一步考虑的问题,包括资金的支持,因为资金的支持不仅仅来自交通部一家,包括各方面都需要一些资金的支持,包括新能源标准车型的运用,设备、场站等等的改造,包括交通部门从通讯费优惠这一块,包括各个地方、政府在达到一定标准的运输场站进行建设和改造的时候,能够使用政策的优惠,包括交通部下一步在推进多式联运方面都会把
甩挂运输这个组织方式放在有限的地方考虑。
另外,我们目前作为科研单位重点要解决的就是车辆的优化的问题。甩挂运输我们要求对标准的修订对于考虑,比如说车辆结构设计的匹配,还有回转半径,包括连接的匹配,能甩得下,连得上。包括性能的匹配,这个是作为整车性能的考虑,不能光把挂车生产出来,要考虑它的燃油经济和性能。
另外,货物装载与固定技术,里面有很多需要相对应的有一些装载技术。比如说这是比较规范化的装载技术,如果装载不当就会导致这样的情况,中心偏离。这里面还有很多开展的测试评价技术,每一个车生产出来以后需要大辆的测试试验,给予一定的保障之后才能够保障上路,所以我们现在在开展很多工作,包括车辆的轻量化,这一直是我们行业说的一个事情。这里面包括结构、零部件和材料都轻型化要考虑的重点要素。
包括货运场站的布局,原来没有考虑
甩挂运输,现在要考虑甩挂运输,甚至你的道路、仓储、理货平台、高度能不能和挂车匹配,包括托盘等等。车辆是一个基础,所有我们人、车、路、站都要和基础模式形成一个模式,一一匹配,这个是我们正在要破解的一些难题,包括关键的组织技术和优化技术,网络化、客户端、多式联运的,这里面有很多要研究的东西,包括下一部中韩之间的陆海联运,讨论在多国之间的陆海联运的工作。
还有智能化运用,我想我们考虑的主要的攻关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未来的司机的驾驶楼里面可以感知到很多的东西,另外对箱体、挂车、牵引车都要感知,对车辆的运行系统都要感知。另外,对企业有很多的优化管理技术进行一个攻关。
甩挂运输的基本体系。包括专用标准,就是匹配,成立一个核心的标准,包括人、站、企业的组织,包括信息系统的运用。目前我们通过重大专项,已经起草完成了以下这些标准。我不一个个念了,相当多的已经进入到我们的报批程序,应该在很快,大概所有的标准当中只有两项没有进入到报批,其他的都进入到报批,大家可以看出来,围绕车,围绕标准化车型,现在两批都在搞标准化车型的推荐工作,包括甩挂运输的场站、信息系统、运营组织、安全管理都做了相当多的标准化工作。
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内容就这些,相信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甩挂运输一定会在我们国家得到非常快速地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