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10月14日讯(微信:cn156news)
近日,成功实现票房逆袭的《湄公河行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看?这部电影根据2011年发生的“湄公河惨案”改编,讲述了中国缉毒警察远赴金三角地区纠察运毒案件幕后黑手的故事。
影片的上映使禁毒话题再次被人们热议,而近年来常有吸毒人员被处罚的事件,除了一般社会吸毒人员,娱乐圈也频频爆出明星吸毒丑闻。而最近小编注意到,吸食毒品在货车司机群体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 比酒驾更可怕,千余人命丧“毒驾”
我们都了解,饮酒会使司机反应时间拉长,通常酒驾会使司机比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慢12%,而这一数字在“毒驾”后则会升至21%,除此之外,司机还会出现幻觉,导致判断力大幅下降甚至完全消失。
2015年4月,福银高速老河口仙人渡大桥段,一辆越野车逆行与正常行驶面包车相撞,造成三人死亡,一人受伤。经查,越野车驾驶员此前刚刚吸食过冰毒。
而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共造成超过1560人死亡、超过4930人受伤。
▇ 一天查获6起,吸毒只为提个神
今年8月,河北省武强县公安局民警在307国道一处公安检查站进行暑期安保检查,一辆山西牌照的大货司机柳某尿检显示冰毒和摇头丸阳性,民警又在其车上当场查获吸毒工具一套及冰毒2.26克。
而就在查获柳某的当天,武强警方共查获6名“毒驾”司机。
据介绍,其他各地警方同样查获了一些大货车司机“毒驾”行为。
今年8月,上海警方在高速公路例行安检时发现,一名大货车司机神情恍惚,经查存在毒驾行为;
去年11月,广东高明警方在一个码头将5名涉嫌聚众吸毒的大货车司机抓获;
河北衡水警方今年7月以来共查处“毒驾”司机22人,其中大货车司机有20人……
被查获的大货车毒驾司机表示,在车上吸食的毒品,主要为了提神。
公路运输竞争激烈,对车老板而言,高效率就意味着高利润以及更多的货源。于是物流运输行业往往采用绩效工资制,“多拉多得”。
为了获得更多回报,大货车司机往往需要日夜兼程,高强度作业,饮食和睡眠自然无法得到保障,疲劳驾驶是所有大货司机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的。
为了提神,有的司机在路上聊天、听歌、喝咖啡、喝红牛,抓紧一切时间小憩片刻。但当这些方法都无济于事,加上禁不住毒品诱惑后,越来越多的毒贩将这个群体看成了自己的“摇钱树”。
▇ 毒贩只揽大货司机,国道旁公然兜售
“在一些国道省道停车休息、加油加水的地方,就有人向我们兜售毒品,山西经常跑长途的司机都知道,这些毒品都经过加工处理,毒性轻,少量吸食只会让自己更精神,不瞌睡,一气能跑个三四百公里。”毒驾司机王某说。
知情人更表示,这些兜售毒品的人十分懂得“看人下菜碟”,私家车、公车没人催,自然不需要毒品。
而开大货车的碰上毒贩的几率就高些,毒贩兜售毒品时跟司机说:不困多开三四百公里,肯定能争取早到,老板多挣钱,自己也多挣两个啊!
于是在毒贩所谓“最轻微量”的蛊惑下,一批批司机被卷进了吸毒的不归路。
“毒驾”事件在货车司机群体多发,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而为了加紧治理这一局面,各方也在做出积极响应。
▇ 公安机关:呼吁将“毒驾”入刑
基层民警表示,由于《刑法》尚未对“毒驾”行为作出处罚规定,公安机关对没有发生肇事的“毒驾”行为,只能依照《禁毒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吊销驾照,进行行政处罚。
目前“毒驾”现象日趋增多,大货车司机“毒驾”危害更大,应该尽快推动“毒驾”入刑,加大惩治力度,弥补交通肇事刑事立法的缺陷。
此举也可以提高公众对“毒驾”危害性的认识,避免主观上放任“毒驾”所导致的危害,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 律师:保障司机权益,杜绝疲劳驾驶
律师王罡认为,很多大货车司机为提神被动“毒驾”,其背后是疲劳驾驶和毒品泛滥问题。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疲劳驾驶,警方应加大查处力度;《劳动法》也有部分用工保护条款,劳动监察部门有义务对企业逼迫雇工过度劳动的行为进行监管。
从源头上杜绝“毒驾”,更须各地警方联手查清司机吸食毒品的来源,斩断毒品蔓延链条。
小编有话:
大货司机职业辛苦众所周知,几乎每日与车为伴,他们往往需要背负家庭重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他们的健康问题在近年被逐渐重视,如今毒品的魔爪再次伸向了他们,公路治毒刻不容缓。
一方面,需要相关运管、公安协同作战,加大查处力度,对于在公路兜售毒品的毒贩严惩绝不姑息。
另一个方面,还需车队管理者在专注盈利之余多多关注货车司机的健康问题,尽可能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
而最最重要的一点还是需要货车司机自身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对毒贩的蛊惑不听、不信,切不可因一时好奇或一时利益而堕入毒品深渊。
(第一物流全媒体综合新华视点、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合肥)、卡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