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8月12日讯(微信:cn156news)
智能物流再次成为政策热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 “互联网+物流”,降低企业成本便利群众生活。会议指出三个要点,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互联网+车货匹配”等物流新模式,以及加大政策支持等。
当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持续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为流通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物流业要与这些新技术深入结合,实现互联、协同、共享以及共利,推动我国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
“互联网+物流”降本增效
“互联网+流通”被称为是最新一轮的 “流通业革命”,推进“互联网+物流”,对于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压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首先,全社会物流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体经济企业的竞争力,目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亟须“补短板”。有关数据显示,当下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依然高达16%,高出同期美国7.5个百分点,也高出同期全球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
其次,优化运力。据了解,我国公路物流占货运总量的70%以上,但车辆空驶率高达40%,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还推高物流成本。专家表示, “互联网+物流”可以通过优化车辆路线、网点布局和车辆供给空间分布,减少供需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在去年5月召开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上,某企业代表介绍通过互联网,企业把全国30多万货主和170多万货车司机相连接,打造覆盖全国的公路物流信息化平台,将货车的空驶率降低6%,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此外,
智慧物流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如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为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农村市场规模达1.95亿元,规模增长速度是城镇的两倍。若解决广大农村地区 “互联网+流通”的问题,亿万农村消费者才能顺畅无阻地进行网络购物,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智慧物流是转型新方向
互联网新经济带来的需求碎片化和多样化,现有物流模式很难满足,必然催生新的物流模式。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建议,“互联网+流通”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流通基础设施,尤其是
智慧物流体系和智能流通技术。如政府可以加大对物流基地建设、冷链系统建设等的政策性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和布局物流基地、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加大流通基础设施信息化改造力度,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
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冷链设施的利用率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大大促进流通业的智慧化程度,有利于流通产业链水平的整体提升。
总的来说,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不仅要夯实物流基础,解决冷链运输滞后等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将物流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充分共享和智慧化的物流,有效降低物流企业负担,提升物流运行效率。
本文同期刊载于8月12日《现代物流报》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