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售价远超境外不算垄断
2014-08-25 09:42:02
919
0
新浪财经 陈恩挚
近日,国家发改委开出本轮反垄断调查的首张罚单,向日本精工等12家日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开出了共计12.35亿元的史上最高反垄断罚单。

  在外界看来,日企被罚只是这场反垄断风暴的序曲。对此,很多人关心的是,这场反垄断风暴将如何演绎?对当前中国经济及证券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厘清几个关系和概念。

  一、豪车售价比境外高很多,算不算垄断?

  几天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反垄断下一目标可能是星巴克。理由是,星巴克公司在中国的售价明显高于欧美。   

  很显然,这是谬论。

  这些天,伴随着反垄断风暴的推进,不断有豪车品牌及零部件降价的消息和传闻。这给人一种错觉,似乎价格过高,或比境外价格高就涉及垄断。

  其实不然。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应该有完全的定价权,会根据自己的品牌定位和价格策略开展定价。所以,即使星巴克在国内卖1000元/杯,也不算垄断。

  那么,有人会问,4S店的零部件卖的特别贵,是否涉及垄断。我认为,这也是企业的自主行为。

  当然,这不意味着已购车的消费者被“吃定了”。因为售后环节定价过高的负面影响是,经过“口口相传”之后,理性的消费者会“用脚投票”,不再去买这个品牌的新车。

  对此,介入的应该不是反垄断部门,而是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消保委可以公布各种品牌汽车的零整比,帮消费者擦亮眼睛。

  但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国人有“炫富”的自卑心理。车子卖的越贵,他越想去买,甚至认为和朋友提起自己的车“换个轮胎8000元”很有面子。

  这只能算是“周瑜打黄盖”,谈不上垄断。

  二、与当前的改革及新政是否有关联?

  那怎样才算是垄断?通俗的讲就是“限制竞争,限制顾客的选择权”。此次被罚的日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互相协商价格,多次达成订单报价协议并予实施。这种限制竞争的行为,可以认定为垄断。

  说到反垄断,很多人会联想到当前的经济改革。去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到了“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其实,公开的信息显示,反垄断局成立以来,反“不正当竞争”一直在进行中。所以,此轮经济改革涉及的“反垄断”主要的是指“反行政垄断”。

  也就是说,近期一系列反垄断调查,无关乎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新政。

点赞
收藏
陈恩挚
共发表2篇作品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