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建设国资退缩民资翘首 商业模式仍不成熟
2014-08-25 09:30:00
738
0
经济观察报 周和双
 
充电桩建设国资退缩民资翘首  商业模式仍不成熟

    在电动汽车真正意义上大面积进入私人消费选项之前,是应该先有充电桩还是先有电动汽车呢?这无疑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解难题。尽管在政策和舆论层面,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为电动车进入私人消费领域摇旗呐喊,但在真正由谁来建设这些充电设施的问题上,几乎所有的资本力量都选择了三思而后行。

  缺乏明晰的商业模式支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极高,充电接口标准的不统一难题,这些都是摆在充电桩建设者眼前的“三座大山”。前期以极大的热情主导并参与充电桩(站)建设的国家电网,在发现投入巨资建设的各种公共充电设施最终只沦为摆设,收回投资之路遥遥无期之后,亦开始放弃城市“主战场”继而转攻城际交通干道的充电网。

  当国家电网喊出“欢迎社会资本参与到充电站建设中来”这样的邀约时,外界很难甄别,这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从企业、政府和消费者各方现实利益去看,在初期率先建好一批充电桩(站)无疑对各方都有利,但是在诸多现实问题面前——该由谁来建设充电桩,又该由谁来主导运营充电桩,以及如何才能在电动车尚未大规模普及阶段前运营好这些充电桩,都变成了一道道无解题。

  政策层面国家已经在试图打破这层坚冰。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扶持性电价政策。接近国家电网的相关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上述政策的出台对后续充电桩建设极为关键。“电价问题涉及充电桩的运营成本核算,而后者又直接左右充电桩运营商业模式上能否创新。”

  另一大利好消息来自充电接口标准的统一。大约在两个月前,在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与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联合宣布,中德两国将统一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标准。这对于一直在黑暗中探路的充电桩建设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但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上述两大利好消息的出现并不足以打消投资者对充电桩建设的诸多顾虑。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