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十大因素
2015-10-24 10:00:00
1023
0
未央网 

  五、风控水平偏低

  日前,笔者在一个P2P行业交流微信群聊天时,一家颇具规模的平台风控表述了他们平台的风控理念:”只要掌握客户征信就不怕”,看到这里我真不知道该平台为何能存活这么大,这么好,唯一的解释便是该平台的借款客户都很心善。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老平台还是新平台,对风控的理解大多为一知半解,一方面对平台不负责任,一方面对投资人不负责任。

  不难看出,目前P2P行业存在着一个通病,表面上对风控机制表述的完美无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仅凭一张身份证即可借款等方式屡见不鲜,请问如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定放贷是安全可靠的呢?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无非如下:一、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欠缺;二、从业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三、从业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六、去担保化模式是否可行

  自7月《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出台后,国家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平台去担保化模式运行,一石激起千层浪。红岭首创本息担保制度,推动其快速发展,迅速成长为行业巨头。其后,所有平台先后效仿,纷纷建立本息保障制度、第三方担保制度、第三方债权回购制度等来建立和完善平台安全保障制度,以保障投资人资金安全。国家这一政策推出,落地后,平台不为投资人提供资金安全保障制度,还会有多少投资人会投资呢?这无疑也会成为挤压P2P行业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一大影响因素。

  七、监管机制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出台后,各监管部门相继制定监管政策和实行监管手段,在深圳互联网金融行业掀起一场经侦风暴,引得各平台自危、自查、自纠,这本是件利好事情。但笔者如前文章《浅谈P2P行业监管现状及未来发展之建议》中谈到希望国家相关监管部门能够根据制度,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制定监管措施,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壁垒,形成一张相互通气、相互交融的监管网络。与此同时,各部门在制定这些相关措施时,拒绝”拍脑袋决策、锤胸口指挥、抬屁股处理”的行为,一切要深入企业,做导向性调研,拒绝制定出”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的监管制度。

  八、银行资金存管两难

  今天,笔者在共时财经看到《揭秘各大银行P2P平台资金存管细则,看完梦碎!》中列举中各大银行确有”敞开胸怀拥抱P2P”之势,但具体要求却颇高,如民生银行要求平台实际股东为政府、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徽商银行要求国企或国有资本控股企业;平安银行要求支付校验手续费、代扣手续费、充值费用、提现费用、系统实施费用、托管服务费等。从举例中,不难看出,各大银行对P2P资金存管业务要求和收费标准高,只有不到10%的平台能够符合条件及承担名目繁多,高昂的费用。如果银行资金存管制度如此落地,那么还会有多少平台能够存活呢?最后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还会是普惠金融吗?

  九、投资人风险意识淡薄

  “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标语各大城市均有张贴,众投资人耳熟能详,但一旦P2P平台出现提现困难、或借款人逾期等情况,大部分投资人便不问缘由,进行挤提、负面宣传等,进一步加剧平台倒闭或清盘。笔者并不否认众多跑路、失联、倒闭的平台主观或客观上确实存在严重问题,伤害了投资人,但有时候投资人的行为却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谈到这里,笔者想表述的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概念投资人能够接受,认为理所当然,但”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对众多投资人来说却是无法接受和理解的。归根结底,国人的投资理念还不成熟、承担风险的压力极弱、包容能力欠缺,这也是制约国内平台向纯信息中介政策发展的重要因素。

  十、决策者的眼界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头狼带领一群羊,能战胜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狼。”我们中国民间也有这样的说法:”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两句话,都是阐述了同一个道理,领头羊在生活中的作用。

  “领头羊”借鉴到互联网金融行业,具体为平台创始人。互联网金融由民间金融转型而来,造就了一批互联网金融”草根英雄”和领军人物。但这批”英雄”由于自身成长环境、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因素限制,致使其如果不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与时俱进,增强自身”修为”,便会可能导致平台崩盘或难以为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信息代瞬息万变、监管政策悬而未决、未来局势尚不明朗的时刻,平台应分析自身长处和短板,结合时代发展旋律,加强自身内功”修炼”,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将自身平台打造成既符合国家监管又符合民众喜爱的平台。
点赞
收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