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科技公司和快递公司的物流大战
2015-07-01 15:30:00
856
0
百度百家 
        2012年,邵继伟由DHL快递加入京东,如今他负责整个华北区的物流体系。在加入京东前,邵继伟负责DHL的全国运营。成立于1969年的DHL,在邮递和物流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邵继伟也把这些经验带到了京东,比如二级分拣体系。

  “京东作为电商企业,有勇气自建物流、做快递,我觉得就是迈出的很大一步。”邵继伟说。为了完善自身的物流体系,京东从四通一达、DHL、UPS等物流企业中引入了不少经理级别的人才,京东前西南区配送总监代青也曾在DHL工作了十几年,西南区配送部终端管理部经理杨涛则来自顺丰。

  “每年‘6.18’,单量都比上一年有近一倍的增长,到今年已差不多是我刚入职那年的7倍,而备货的总量也达到了平时的3-4倍,但是没有再出现过爆仓的情况。”在邵继伟看来,两个原因促使京东在这几年物流配送的能效大幅度提升:订单的密度增大,所以作业效率高;流程的梳理比以前更清晰。

  现在,在顾客下单数秒钟后,订单就传到相应仓库的配送库。WMS(仓库管理系统)会生成无线信号传输到拣货员手中的PDA智能扫描枪,形成拣货清单。从收到消费者订单到完成商品出库,整个过程放在2012年需要用时是2个小时,而如今这个时间已经缩减至20分钟。

  追赶者菜鸟

  就像淘宝(天猫)之于京东,截然不同的阿里物流-菜鸟网络正在挑战京东的仓配送一体的物流模式。

  “京东必须阿里化,阿里是不会京东化。京东必须平台化。之前它靠有限订单,靠自营网络撑起来的,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服务口碑,随着京东的平台开放,他的服务品质一定会下降,因为整个市场的服务品质就摆在那里。今天某些程度上,菜鸟是替京东在服务,我在把整个中国快递的水位拉高,不然的话京东也很惨,所以他是必须要开放的。”菜鸟网络总裁童文红在5月28日的菜鸟网络江湖大会上说。

  依附于阿里平台的几百万网商,无论规模大小,目前最主流的作法依然是由店铺自己解决仓储和打包,随后包裹配送则交由第三方快递公司来完成,而且往往涉及跨省长途运输。因此,阿里电商的物流标准化和配送速度都受到制约。

  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控股、顺丰集团、四通一达等合作各方共同组建“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作为最大股东,天猫投资21.5亿元,占股43%。银泰通过北京国俊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占股32%。富春集团则通过富春物流投资5亿元,占股10%,上海复星集团通过上海星泓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亿,占股10%。圆通、顺丰、申通、韵达、中通各出资5000万元,占股1%。

  做为“平台”方,阿里始终需要依靠广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协作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物流大业。用菜鸟网络总裁童文红来说,“有一点我们从一开始就是非常坚定的,我们不做快递,不是抢物流公司的饭碗,菜鸟要做物流企业想做但是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2013年11月由菜鸟自主研发“物流雷达预警”在双十一完成首秀,保障了1.56亿包裹顺利运送。2014年5月,京交会上,菜鸟与国内13家主流快递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物流大数据平台。而整个2014年,根据菜鸟网络监测的物流数据显示,天猫和淘宝产生的包裹占中国快递市场份额超过了60%。这张网络对接了以四通一达、顺丰、中国邮政为代表的十几家快递企业,可及时呈现超过150万快递员的揽收、送递包裹的实时情况。

  低调运营两年后,2015年5月28日,第一届菜鸟合作伙伴大会在杭州举行,其间首次对外公布菜鸟物流的成绩单,称“在全国12个节点城市建设仓储系统,通过社会化协同的方式,一张覆盖全国的骨干网络已经形成,年内将实现50个城市次日达”。

  目前,日均超过3000万的物流订单信息在菜鸟物流的系统上运作流转。但整个菜鸟公司,员工规模目前大约600人,其中350人左右全是技术团队。

  菜鸟要着手打造的仓配网络,其主要用途,并不是让快递公司拿去做包裹的分拨中心,而是提供给商家用来囤货,为了让货更近的消费者。这一思路,与京东的仓储架构理论非常相似。

  过去两年菜鸟正在加紧运用收购的办法,圈定一批现成的物流资源。比如阿里从亚马逊手中收购了一个两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仓库。

  “库也是一个比较头大的问题,商家包括合作伙伴都希望有弹性有冗余,不希望一年半年以后就搬”童文红曾在5月28日接受媒体群访中进一步解释说,菜鸟的地网资源,原则上会租凭给那些有仓库管理经验的第三方服务商去进行后期的运营,最终,通过这些合作伙伴的运营,菜鸟地网希望输给出商家的,不只是仓库的地,更重要的将是围绕仓储的各种物流服务。

  此外,5月中旬,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云锋基金,战略投资拥有国内20%左右快递市场份额的圆通速递。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阿里的这笔投资,总金额数十亿元人民币,对圆通持股在10%左右。显然,菜鸟期望用资本敦促快递企业改变,引导快递行业变局。

  童文红说,菜鸟的最终目标是早日实现包裹国内24小时送达,全球72小时必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早在菜鸟网络成立之初,马云曾表示菜鸟网络将投资3000亿元,而他给出的时间表则是5到8年。

  渠道与新花样

  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的饱和,发展3-6线城市成为各个电商企业的首要任务。相应的,渠道下沉也成为它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4年以来,包括阿里、京东、苏宁在内的几大电商巨头,都在忙于将配送渠道进一步快速下沉至国内三至六线的城市和乡镇市场。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甚至说过:要把企业物流变成物流企业,把成本中心变成利润中心。

  2013年京东就曾开出了几辆大篷车,对全国100多个城镇进行宣传,在全国乡镇刷出超过万幅的墙面广告,推广京东电商。有统计显示,农村大家电价格比电商平台普遍高10%~20%左右。而由于农村消费者居住地远离城市中心,很多物流公司都无法触及。

  2014年初,京东正式推出了先锋站计划——鼓励京东的配送员可以申请回到各自家乡,在当地成立的京东配送站。先锋站多处于国内偏远地区或此前尚属京东市场盲点区域,比如各远郊区县或村镇等,日均递送单量在15~20单,同时,方圆150公里范围内有京东自营站点,以方便接驳。先锋站在完成商品配送的基础上,另承担业务开拓等多项任务。到2014年11月时,先锋站计划已完成三期,145名员工建立了135个站点。此外,京东开始布局其全国大家电“京东帮”服务店网络。面向4-6级市场的“京东帮”服务店,只限经营大家电业务,与京东之间属于合作关系,承载京东自营家电业务,主要解决的是配送和安装问题。而刘强东不久前对外透露了京东针对渠道下沉推出的第三项计划——于2015年6月前发展数万名村民代理,覆盖中国数万个村庄。

  顺丰、神州租车等也都推出了员工回乡创业计划,即让老员工回到各自家乡成为其加盟商,以此将公司业务深入到更为偏远或此前属市场空白的区域。

  也是在2014年,阿里巴巴于7月宣布启动渠道下沉战略。阿里旗下淘宝、天猫电器城、聚划算联合,借助菜鸟网络平台,推出了覆盖范围最广的标准化产品大家电送货入户,声称“大家电配送可直达2600多个区县、50多万个村”。目前菜鸟网络在宁夏、贵州、吉林、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已经实现了村淘商品送货入村。据菜鸟网络于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村淘覆盖区域的快递进出时效,有约20%的订单也在当日或次日即可送到。

  2014年,苏宁则是把各地原有的200家乡镇售后维修点升级为新式乡村服务站,提供代客下单、最后一公里配送、售后维修、批发销售等综合物流服务。苏宁表示,未来5年,通过自建和加盟方式,公司法还将建设一万个类似的乡镇服务站,覆盖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乡镇,成为苏宁线下近1600家连锁门店和数十个物流基地的延伸。

  除了拓展渠道,巨头们还把目光放在了技术上,希望用技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6月,亚马逊选出一项名为“OnMyWay”(我在路上)的移动应用即将上线,其功能主要是发动更多的小零售商或者干脆是普通市民,加入到城市包裹配送的大军中。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