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尔街日报》:中国向清洁能源的转型正在拯救《巴黎协定》
(位于宁夏的太阳能发电场,来源:AFP/Getty Images)
2025年11月7日,《华尔街日报》报道,尽管西方国家对气候协议的支持力度减弱,但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正迅速推进。中国在光伏、电池和风电等领域的大规模制造投资大幅降低了新能源成本,使其在全球市场中与化石燃料展开直接竞争。文章指出,中国的技术与生产能力正在成为推动《巴黎协定》目标存续的关键力量。
2.《华尔街日报》:中国无人驾驶出租车体验顺畅,Waymo或面临挑战

(无人驾驶出租车车内视角,来源:华尔街日报)
2025年11月10日,《华尔街日报》记者在北京实地体验了中国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称其“平稳且近乎自然”。报道指出,中国的百度、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等企业在全球多个城市布局,而美国的Waymo正面临竞争压力。分析认为,中国在自动驾驶商业化与运营规模上的领先,可能改变全球出行技术格局。
3.《华尔街日报》:安世半导体芯片恢复出口,缓解汽车行业零部件短缺

(安世半导体生产线,来源:Fabian Bimmer/Reuters)
2025年11月8日,《华尔街日报》报道,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芯片重新从中国出口,缓解了全球汽车制造商面临的零部件短缺。德国供应商Aumovio证实,这些芯片和组件已运抵其匈牙利分销中心。此前的供应中断一度使汽车行业陷入危机。
4.BBC:美国超越中国,成非洲最大外国投资者

(非洲锂矿企业Trinity Metals,来源:BBC)
2025年11月10日,BBC报道称,美国在非洲投资规模首次超过中国,成为该地区最大外资来源国。分析指出,随着对锂、钴、稀土等关键金属的争夺加剧,非洲正成为中美竞争的新焦点。报道强调,中国仍控制全球稀土供应的绝大部分,但美国正在通过资本与政治手段快速追赶。
5.《金融时报》:伦敦发展署高管:中企正以前所未有速度进入伦敦市场

(珍妮特·科伊尔,来源:FT)
2025年11月10日,《金融时报》刊登对伦敦发展促进署科创产业董事总经理珍妮特·科伊尔(Janette Coyle)的专访。她表示,伦敦对中国投资保持开放态度,欢迎中国企业在科技、金融和创新领域落地。英国脱欧后,伦敦正积极吸引中资以保持其全球金融与科技中心地位。
6.《金融时报》:黄仁勋称“中国将赢得人工智能竞赛”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来源:FT)
2025年11月6日,《金融时报》报道,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由于能源成本更低、监管更宽松,中国将在人工智能竞争中击败美国。他批评西方国家被“过度审慎的监管”所束缚,并指出美国维持对英伟达芯片出口中国的禁令,可能削弱美国AI产业竞争力。
7.法国广播电台:中国拟放宽稀土出口许可,但未满足美方预期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片,来源:路透社)
2025年11月7日,法广援引路透社报道称,中国正设计新的稀土出口许可制度,以提高效率并加快出口审批,但不会完全取消限制。此举被视为对中美贸易谈判的策略性回应。分析指出,中国掌握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出口政策仍是北京的重要筹码。
8.法国广播电台:欧盟承认短期内难以迫使中国放松稀土管制

(欧盟与中国国旗示意图,来源:美联社)
2025年11月6日,法广报道称,欧盟官员在内部文件中警告称,短期内几乎无力促使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这些管控措施已严重影响欧洲汽车与国防制造业。尽管中美近期达成临时协议,但欧盟在摆脱对华依赖方面“进展有限”。
9.《费加罗报》:《世界裂解》专栏:釜山协议显示中国已与美国平起平坐

(特朗普与习近平在釜山会晤现场,来源:路透社)
2025年11月6日,《费加罗报》国际评论专栏《世界裂解》指出,中美在釜山达成的“暂时性协议”标志着北京在与特朗普政府的新一轮贸易战中赢得阶段性胜利。文章称,协议体现双方的“战术性休战”——中国延缓稀土出口限制,美国部分削减惩罚性关税。
10.《回声报》:中国强化在非洲的金融影响力,人民币计价债务上升

(山东烟台港出口至非洲的货物装载现场,来源:CFOTO)
2025年11月7日,《回声报》报道,非洲多国正将部分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转换为人民币,以减轻偿债压力并促进中国货币国际化。肯尼亚已完成约35亿美元人民币债务置换,用于建设连接蒙巴萨与纳瓦沙的铁路项目。分析认为,中国正借债务重组强化其在非洲的金融影响力。
11.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中国暂停对韩华海洋相关美企反制措施一年

(中国商务部,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年11月10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商务部宣布暂停对韩华海洋株式会社5家美国关联子公司实施反制措施一年。该决定是针对美国暂停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所作出的对等回应。
编辑:管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