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政策与制造业回流成效
10小时前
551
0
掌链 冰河

9月5日,据白宫声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进口关税范围进行调整,并落实与外国贸易伙伴的贸易与安全框架协议。可获得零对等关税的商品包括无法在美国生产或生产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的产品、特定农产品、飞机及零件,及药品应用的非专利物品。

另据报道,特朗普承诺的制造业复兴计划似乎正出现逆转。9月5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数据,8月制造业就业人数连续第四个月下降,环比减少1.2万人,创2020年以来最长连续下滑纪录。过去一年间,该行业就业人数减少近8万。

制造业疲软反映出整体就业市场放缓,经济学家普遍将其描述为“低招聘、低解雇”环境。但裂痕正在显现:上月全美新增就业仅2.2万人,失业率升至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这份疲软的制造业数据令承诺重振工业的白宫陷入尴尬。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誓言,在其经济议程下“美国将再次成为制造业大国”。

同在9月5日,特朗普政府向美国最高法院提起紧急上诉,声称若联邦法院维持"关税非法"的裁定,将"全面重新评估"与各国达成的贸易协议。这一表态距美国联邦法院的重磅裁决仅过去48小时——该法院明确指出,特朗普政府动用紧急权力征收的全球关税"超越宪法赋予的行政职权",重申国际贸易法院此前的判决结果。

(AI生成)


戏剧性的是,就在上诉前一天(9月4日),特朗普再放“芯片关税”强信号,称将“很快对进入美国的半导体征收相当高的关税”,此前他多次扬言最高可达100%,但“在美国生产则无需缴费”。

这番言论被美国相关媒体解读为"用关税杠杆强行撬动制造业回流"的最后尝试。然而根据各方发布的相关供应链报告,其政策成效与预期相去甚远。

对某个国家加征高额关税会导致相关供应链寻找更低的关税国,而对更低国家加征更多的关税才能保证供应链回流美国。

在“强关税+强制造回流”的双轮政策下,美国高科技产业“回流账本”目前写到了哪一页?本期掌链《地缘供应链》追踪最新进展、真实数据与各方代价。

一、关税加码难掩回流颓势芯片"美国造"进度滞后


1.关税政策最新动态(2025年3—9月)

9月4日,在白宫邀请科技企业高管出席的晚宴上,特朗普强调:“很快将出台‘相当高’的芯片关税,不会太高,但会很实质”。

特朗普政策的核心机制是对进口成品半导体征收100%的关税,而那些在美国生产或承诺在美国生产的企业则可以享受豁免。

2.制造业回流实效:雷声大雨点小

6月9日ReshoringInitiative最新年报显示,2024年美国“制造回流+外资制造(FDI)”共宣布岗位24.4万。2024年公告岗位中,电动车电池、半导体、太阳能等“战略性必需品”占比高,但更多停留在公告与开工环节。

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表明,“半导体及其他电子元件制造”就业在近两年总体缓慢回升,但绝对规模仍占美国总就业小比例。

芯片制造业回流“有量难有速”,科技制造更受制于人力、成本与工艺爬坡,美国本土芯片产能仅占全球5%,较2020年提升不足1个百分点。

其中台积电亚利桑那厂:首厂量产从原定2024年推至2025年,二厂预计2027–2028年;公司并称美国厂难以先于中国台湾导入最先进制程。

而获得美国巨额补贴的英特尔俄亥俄“硅心脏”: 280亿美元项目多次延期,当地文件与媒体显示首厂目标推至2030年前后;公司近月并出现裁员与大幅降本。

在其他制造业方面,据今年4月份美国科尔尼咨询数据显示:制造业就业占比仅8%,较2020年下降1.2个百分点;宣布回流的项目中仅32%实际投产,产值增幅仅1%;58%跨国企业将产能转移至越南、印度而非美国。

二、“强卖美国货”?谁在为市场换关税


9月4日,美国和日本达成关税协议落地。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实施与日本的贸易协议,对包括汽车在内的大多数日本商品征收15%的基准关税。

美方称日本还将在制造业、航空航天、农业和汽车领域提供“突破性的市场准入开放”。而在此前7月份达成的协议包括日本购买100架波音飞机、美国大米进口量增加75%以及价值80亿美元的农产品和农作物产品。

特朗普的全球关税行动使全球供应链陷入混乱,尤其是日本庞大的汽车行业。上个月,丰田公司警告称,由于特朗普对汽车征收的关税对其对美销售造成压力,预计损失将近100亿美元,迫使其将全年营业利润预期下调16%。

特朗普团队在多场谈判中采取“市场换缓征/豁免”的思路,被外界称为“管理型贸易”。

而美国凭借其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优势,将关税作为“上架费”,要求贸易伙伴购买美国产品作为获得关税优惠的条件。

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下(多为意向/准入承诺,非严格“采购合同”):

三、“胁迫式招商”?高科技投资的承诺与现实


在“高关税+本土化优待”的组合拳下,多家跨国科技制造企业在美扩产或择址,美国政府亦以补贴、税惠甚至入股等非常规方式“加码”。

2025年白宫与多位科技CEO会晤时,多家企业在公开场合报出未来数年在美投入口径(如Apple与Meta各称“6000亿”、Google称“2500亿”等)。

就“招商引资”的公告体量而言,美国确有显著吸引力;但在半导体等资本密集、人才稀缺赛道,开工≠量产、立项≠竞争力,实际爬坡远慢于新闻标题。

这种 "拿钱换关税豁免" 的模式引发企业强烈反弹。德国宝马集团 CEO 奥利弗・齐普策公开表示:"35% 的关税将迫使我们重新评估在美投资,可能关闭南卡罗来纳州工厂。" 日本丰田则推迟了 12 亿美元的肯塔基州电动车工厂建设计划。

更严峻的是,美国消费者正为关税买单。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数据显示,2025 年美国进口商品平均税率已从 1 月的 2.5% 飙升至 18.4%,家庭年均生活成本增加 2100 美元。


参考资料:

1.Trump finalizes Japan trade deal with 15% tariffs as Ishiba faces discontent from within party. CNBC

2.Trump tariffs live updates: Trump files appeal to Supreme Court, says US may 'unwind' deals if it loses case. Yahoo

3.The Impact of Trump’s 100% Semiconductor Tariff on U.S. Tech Manufacturing and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Invest


编辑:冰河

底图.jpg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