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奇峰:他们旗下的企业是什么关系?和我们现在讲的专线有什么差异?
李卓:德国在联盟方面做的比较好,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复制西方的模式。所以说专线要不要联盟,我的观点是一定要联盟的,联盟最终一定是走向平台,但联盟第一阶段是解决你的标准化的问题。
尹奇峰:我经常在网上听到这样一个说法,美国新一任总统候选人首先拜访的一定是卡车工会,就是说在国外的这种联盟,应该跟我们国内的一些组织、协会的形式有点类似。陈总刚好是上海物流企业家协会会长和秘书长,协会也有很多秘书企业,从这种角度协会下面的企业该怎么联盟,他们之间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目前又是什么状况?
陈永军:这个跟协会关系不太大,我觉得还是说联盟吧。
现在整个物流行业联盟炒得很热,联盟就是集中配送,是降低成本的方式,是好事。是不是做大了就跟何长春一样呢?何长春搞了园区,很多干线公司进去了,最终也是园区式的整合资源。但是不像亚邦在中国500强里面有企业品牌化的概念。有两句话我不知道谁说的,中国的物流市场还是要通过这两句话转化:市场变商场,诚信变文明。这两个接触了,我相信联盟还是会有好的未来。
现在大家都说联盟,我还没有看到特别成功的。虽然我是上海企业家协会的。在联盟的基础上找到成功的大的趋势和成功的案例,需要尝试标准化的东西,等模块出来以后,大家再动。所以我认为,联盟还没到时候。
我是1987年到上海的,曾经我一晚上赚31万,1991年的4月7号,就是收羊毛衫找回程车,这样的机会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个时候的联盟真的不像大家炒的那么热,有两个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最缺的是货,最差的是钱。
我觉得国际上的东西要慢慢来,每个物流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不要幻想,梦想我觉得会实现的。我相信今年6月18号跟西门大师说的一句话:永远善良,幸福会来的,相信物流人的将来,相信明天会更好,谢谢!
尹奇峰:刚刚陈会长讲了几个问题,一个就是联盟,从会长的角度目前还不是太成熟。当前联盟暴露了很多问题,包括李总也经历过。
陈永军:我是上海2004年56家联盟里唯一一家存活下来的,那时候上海人都知道有一个人叫徐拥军搞了56个联盟,搞了6、7个月就没有然后了。
尹奇峰: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问题,一个联盟应该怎么来运营,它的管理权和利益分配应该怎么来实施,包括刚刚李总也讲到的,他那个联盟以后到底听谁的,要不要带头大哥,在顶层架构和利益分配上面我不知道几位嘉宾是怎么想的?
韩雪峰:这个挺为难我的。
尹奇峰:你可以提建议,作为采购方,你未来希望怎么跟他们合作?
韩雪峰:如果这么说的话,我们下面就有我们的供应商,所以从运输事业部我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在选供应商的时候不会计较你是联盟还是平台。招投标现场评估或者方案评估的时候,我并不在意你的出生,我只在意你能给我交付的服务和你所提供的质量保障,以及全程的透明化管理,这个是一定要有的。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如果这个提供不了,顶层设计也无从谈起。
前段时间在微信上看到一个很高端的东西,也就是商桥老大曾经提过的一个顶层设计。如果这个话题给商桥的陈总来讲是最好的,因为我当时听了他的顶层设计还是很羡慕的。在今天的这样的环境下,商桥物流这一块想的、做的设计还是不错的,给我来讲有点难度。今天开局我也讲过我跟平台、联盟都不搭界,我是来凑热闹的。
尹奇峰:接下来我们谈联盟到底有没有价值,抱在一起是现在的事,那明天能不能干什么事?今天早上在手机上跟大家征集这个话题,联盟到底是走成物流企业还是物流平台,对这个话题几位嘉宾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