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用户体验公司
很难定位京东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京东拥有2万多物流人员和近5000名客服人员,从物流体系看,京东可以是一家物流公司。从客户接触依靠互联网平台看,京东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京东对自己的定位是一家用户体验公司。李大学说:在京东所有的一切都是为用户体验服务。京东将用户体验相关的一切放在最高优先级,某种程度上效率和成本是可以为了用户体验去牺牲的。
这种用户体验涵盖了产品、价格、服务全流程。比如,网站页面的千人千面和个性化推荐是最显性的用户体验;供应链保证产品品质也是为了用户体验;仓储、配送和物流服务更是在与其他电商公司竞争中,可以提供的独特用户体验。
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本质就像是一家线下门店,顾客走进后,导购小姐会试图打量和揣测顾客,根据顾客行为作出判断,推荐商品,提升线下的零售店的替代率。电商网站也是在懂用户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贴心服务,让用户买东西更方便,只是在后端依赖于数据分析。千人千面对客户进行画像分析、定位模型,辨析用户类型。分析用户首次浏览的商品和最终购买的商品之间,用户浏览的商品,中间的时间段,分析出用户购物心理。
以前用户到一个网站上,要对商品搜集和分类,购买路径过长,用户耐心有限,购买可能会流失。个性化营销和千人千面的直接价值是缩短用户购物的路径,更容易发生购买行为,带来的结果是转化率提升。
京东的个性化推荐有两种:一种是在顾客看一件商品的时候,推荐一些产品组合,叫“最佳组合”,通过最佳组合的方式,用户可能产生购买,并且买的更多。第二种分析顾客看过的商品和购买的商品,进行个性化关联推荐,产生关联销售。由于送一件和送多件的运送成本是一样的,京东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降低客单价。
京东IT系统覆盖了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从前端的交易系统,到供应链、仓储、配送、服务以及售后,全部业务都在线上运行。全价值链的用户体验,也给京东带来了更多大数据的机会。价值链长,数据类型丰富,真实数据会延伸到营销、供应链、仓储、配送、服务全环节。把供应商在京东的采购单或者库房的货品作为抵押,供应商可以很快拿到贷款。在个人贷款方面,京东的配送员把货直接送到顾客家中,完成真实交易。通过大数据分析,面向个人用户推出京东白条,顾客可以先买东西,分期付款。
2013年,京东与中兴、华为合作,推出JDphone计划,JDphone计划是一个很典型的大数据应用。比如,京东统计出购买某品牌的手机的用户,再次购买手机,60%会转向其他的手机;这60%中,40%多可能会买iPhone,30%可能会买三星,买iPhone的人,80%还会再买,买三星的人可能50%的人会转向其他品牌。数据与行业维度结合后,可以分析出用户买手机的时候,更在意的是屏幕的大小、颜色还是价格,哪些是决定因素?然后针对特定人群来设计符合人群需要的产品,形成一个订单量,再跟手机厂商合作。
从产品定位开始到产品参数、产品属性、消费人群的选择,都基于大数据作出判断。JDphone一开放预定,就有几百万台订单。现在每一个月几十万台销量,产量不足,供不应求。通过大数据,设计——经销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大量的库存积压,这种恶性循环被淘汰。
大数据还给京东带来了另外一个改变:以前不重要的数据,现在变得很重要。仓储生产中,有很多员工拿着PDA在仓库里面走,路径数据原来不是很重要。现在把这个数据拿到,可以分析库房员工走的路径,还可能找到优化算法,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路径,提高效率。
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比较,更容易收集数据,特别是用户的行为数据和消费数据。京东数据规模增长非常快,数据量的增长是销售额增长的10倍。李大学说:“京东上面所有用户的点击行为,包括下单,收货、拒收都是被记录的,大数据带来的用户隐私问题是京东一直思考的问题。”此外,京东大数据平台还有两个挑战:一是大数据技术在发展之中,没有一个厂商能提供非常完备的方案解决所有的问题。二是业务部门主动利用大数据的能力需要不断提升。